時間:2020-02-20 09:07
來源:中國固廢網
此次疫情,對不少行業產生影響,很多企業遭遇困難,政府也積極出臺政策予以支持和鼓勵。環境產業關涉民生,也身列其中。在疫情期間,企業都遭遇了什么問題?如何應對的?疫情過后,還會有什么影響?在遭遇困難的同時,行業整體會有哪些變化?作為產業縱深服務平臺,帶著這些問題,E20環境平臺特別以“在E起”為系列專題,向標桿企業的掌門人叩問,采訪他們克服困境的道路,找經驗、談應對、觀未來,撥開迷霧,金聲玉振。在此致謝。后續E20旗下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微信和網站,將持續發布此系列訪談結果。今天特別發布系列之深圳市能源環保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倬舸的專訪內容。
相關閱讀
深能環保126元/噸拿下河北阜平600噸/日垃圾焚燒項目特許經營權
采訪內容具體如下:
1、疫情對深能環保業務是否產生影響?您判斷對公司的影響會表現在2020年度哪幾個季度?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深能環保公司始終戰斗在疫情一線,全力保障垃圾收運處理和全市垃圾焚燒處置工作,牢牢守護城市和市民健康防線,特別是武漢深能環保新溝垃圾發電廠全力承擔起漢口等重點疫區生活垃圾的處理艱巨任務,為疫情阻擊戰積極工作、持續奮戰,很好完成了深圳市和其他地區垃圾處理任務。
深能環保董事長李倬舸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如果疫情在一季度得到有效控制,則對企業影響有限;如果持續,則影響較大。目前,疫情對公司業務影響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生產經營受到影響。一是垃圾處理量減少。以深圳地區為例,因推遲開工及各地封城、限行的影響,目前垃圾量遠低于去年同期。與往年相比,初一至初十同比下降30%-40%。二是正常的設備檢修、維護受到影響。疫情發生后,檢修維護隊伍人員召集和備品備件的正常供應受到很大影響,出現專業隊伍人員不足,以及備品備件無法到貨的現象,特別是涉及到和湖北關聯的隊伍和設備。以深能環保旗下某異地公司為例,因發電機備件始終無法從武漢運出,只能采取優先保障城市生活垃圾妥善處理的原則,僅處理垃圾但不發電,對該公司的正常經營造成嚴重影響,若后續持續此種情況,對正常經營的影響將會更大。
(2)在建項目建設受到影響。由于疫情導致在建項目延期復工,對新項目建設工期造成一定影響,同時對后續的項目建設安排將產生影響。
(3)防疫物資、生產耗材采購受到影響。一方面,各類防疫物資采購困難,采購單價也高于平時;另一方面,因物流不暢,生產耗材供應緊張、采購成本提高,給安全生產帶來一定壓力。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疫情對公司業務的影響,將重點表現在2020年度第一季度與第二季度。
2、對于您所在的細分領域市場,您判斷會因為疫情發生什么樣的變化?
(1)此次疫情會加快垃圾焚燒發電廠的智能化、無人化進程。垃圾焚燒發電與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的融合,加上各類分布式傳感設備和無人智能化作業設備的不斷涌現,將極大改變現有焚燒廠作業模式和作業工種。同時,大數據的垃圾焚燒全自動控制技術和環保排放調控系統的研發應用,智能化檢修的應用,也將使焚燒廠運行更加穩定、可靠、連續,實現未來焚燒廠“更清潔、更高效、更安全、更親民”的目標。深能環保依托電力系統多年智慧化電廠的充足經驗,正在加快探索和嘗試垃圾焚燒電廠的智能化、無人化進程。
(2)加大社會對垃圾焚燒發電的認知。垃圾焚燒發電作為城市垃圾的兜底處理設施,能夠混燒簡單處理后的醫療廢棄物,是此次疫情處置的重要設施。
(3)推動多個接地氣、可操作的固體廢棄物協同處理政策或標準出臺,促進國家各類固體廢棄物主管部門之間的融合和交流,對于打破部門壁壘,實施大固廢一致化管理,有較好的促進作用。
(4)加快推進垃圾焚燒電廠和垃圾收運一體化運營的趨勢;同時,能促進將目前比較精細化的末端垃圾焚燒電廠排放的監管,延伸到垃圾產生的源頭的全過程監管體系建立。
(5)加快垃圾分類的進一步精細化、可操作化的思考,以及對于各類分類垃圾實施全過程監管體系的建立,特別是對于社區高度危險傳染醫療廢棄物溯源及安全處置成套技術和智能精細化管控模式的發展。
3、疫情過去,對于企業來說,當前最缺的發展要素是?
企業目前發展不缺人員、資本、項目和運營管理技術,比較欠缺的是人工智能和傳統工廠融合應用,打造高度智慧工廠的能力。例如,如何研究新的定位技術和算法實現室內高精度三維人員定位,實現定位精度亞米級突破,保障高實時性和三維定位能力,滿足垃圾焚燒設施工程建設、運維、檢修、參觀的多功能需求,提高設施的安全保障性能。同時,企業也會推動政府、行業協會加快可操作、接地氣的垃圾分類、固廢協同、全鏈條監管的政策和標準的出臺。
4、在負面影響外,環境產業、所在的細分領域,您認為是否會有新的契機出現?
(1)未來固廢處理市場的兼并購將會加速,企業會更加注重抗風險的能力,盲目擴張的行為會有所收斂。
(2)此次疫情或將增加醫療廢物處理能力建設,醫院污水處理工程提標改造,醫療污水和城鎮污水監測。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