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2-18 09:21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李少甫
廣州市城市管理局2月16日發布公告,就增城區垃圾壓縮轉運系統工程PPP項目采購需求征求意見。
據增城區公布的采購需求書(征求意見稿)顯示,本項目為PPP項目,合作期限28年(含建設期2年),總投資4.32億元(政府不出資),項目采用BOT(建設-運營-移交)模式。主要內容包括建設8座生活垃圾轉運站,達產后共計垃圾轉運運營規模2300噸/日。
垃圾中轉站背后的商機
目前,我國固廢項目大多已形成按量計費的付費模式,如前端環衛清掃保潔項目(按清掃面積計費)、中端垃圾收運項目(按垃圾收運量計費)、末端垃圾處理(含焚燒、填埋、有機、建筑、大件等垃圾處理,按垃圾處理量計費)等。按量計費的付費模式是項目穩定運營的基礎,加上固廢管理的市政公用屬性所帶來的地方政府授予特許經營權,使得相關固廢項目擁有良好的商業模式、穩定的回報機制,從而更加受固廢投資運營企業及資本的青睞,帶來了近十余年間固廢產業的高速發展。
以垃圾焚燒為代表的末端處理項目主要采用的是b類政府購買型特許經營形式,通過按量計費(垃圾處理量)結算,是我國固廢處理領域發展較早,商業模式較為成熟的領域,同時也是資本介入較早較成功的領域。而以環衛清掃保潔為代表的輕資產運營項目早期主要采用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在環衛市場化逐步推廣以來,項目體量不斷擴大合作期限延長,隨著PPP模式的廣泛應用,在環衛領域形成了d類不含融資和基礎設施建設的PPP化的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通過按量計費(清掃面積等)結算。由于環衛PPP項目的出現,擴大了環衛運營企業的資產,優化了環衛項目的商業模式,使得環衛領域更多的受到資本的關注,逐漸走向資本市場。
與上述經營屬性相對較強的項目相比,傳統的垃圾轉運站建設運營項目則始終未形成完全的按量計費的付費模式??捎眯愿顿M的存在提前鎖定了政府的部分支出責任,不符合PPP項目長期運營績效的出發點(鏈接→規范化困境:4環保實例看PPP可用性與運維績效付費占比鴻溝)。因此,垃圾轉運站的建設及運營大多與前端清掃保潔或末端垃圾焚燒進行一體化運營,即形成了b+d的形式。通過與環衛項目一體化,形成了帶有基礎設施建設的環衛項目,為環衛運營企業提供了向設施建設、資產運營方向發展的可能。另一方面,與垃圾焚燒項目的一體化則為垃圾焚燒企業提供了向產業鏈上游拓展的機會。2017年第一屆環衛一體化高峰論壇中,E20研究院以“山海關”形容了垃圾轉運站在固廢產業鏈中的戰略地位(鏈接→薛濤演講視頻:大環衛市場爆發元年看春秋列國格局)。
廣州增城項目
廣州市城市管理局2月16日發布公告,就增城區垃圾壓縮轉運系統工程PPP項目采購需求征求意見。
據增城區公布的采購需求書(征求意見稿)顯示,本項目為PPP項目,合作期限28年(含建設期2年),總投資4.32億元(政府不出資),項目采用BOT(建設-運營-移交)模式。主要內容包括建設8座生活垃圾轉運站,達產后共計垃圾轉運運營規模2300噸/日。
據項目采購需求書顯示,本項目各站點轉運費如下表所示:
各站至處理廠運距在10-25公里之間,平均運距20.5公里,轉運費單價在98-284元/噸之間,平均單價142元/噸。
本項目的運營部分僅涉及生活垃圾的壓縮轉運環節,并未與前端清運或末端垃圾處理捆綁。如增城區中新鎮的城區環衛保潔及垃圾清運項目及新塘鎮環衛額項目均為是單獨招標,由廣州僑銀環保中標運營(鏈接→喜報 | 荔枝飄香 僑銀環保中標增城項目)。
除此之外,項目還要求8座站點共計建設7套(新塘兩站共用一套)配套的污水處理設備,共計污水處理能力達到400噸/日,可滿足8座轉運站日常垃圾轉運工作中的全部污水處理需求。
另外對于支付,本項目也有幾個創新舉措。除項目付費100%按量計價績效付費外,項目對超額利潤的付費單價進行調整,實際使用量超出最高使用量120%時,超過部分的轉運費單價按7折進行結算。同時還將約定如政府方具備支付能力或獲得上級補助,可以提前償還部分投資款項,提前償還后按照價格調整機制相應調低轉運費金額。
本項目生活垃圾主要轉運到廣州市第六資源熱力電廠進行焚燒發電。
廣州市第六資源熱力電廠是增城區重要的環衛市政設施,消納增城全區的生活垃圾,并作為環保教育基地和綠色生態示范項目向公眾開放。該項目由廣州環投集團運營(鏈接→【項目案例】廣環投廣州市第六資源熱力電廠),設計日均處理生活垃圾2000噸,年發電量約2.63億千瓦時,選用“三爐兩機”方案,配置3臺750噸/日垃圾焚燒爐和2臺25MW發電機組。項目采用“SNCR+半干法+活性炭噴射+布袋除塵+濕法+SCR”工藝,主要排放指數優于國家2014和EU2000歐盟2000的排放標準。項目投產以來,增城區生活垃圾實現零填埋,對該區生活垃圾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具有里程碑意義。
項目主要風險點:
需求風險:根據增城區城市管理局2017年對項目實施范圍內垃圾收運量進行的摸底調查,增城區平均收運量達2070噸/日,超過本項目設計規模2300噸/日的70%,超過盈虧平衡點(根據本項目《可研報告》測算)。因此垃圾收運量過低導致的需求風險較低。
支付風險:本項目回報機制為政府付費,全部納入績效考核,政府付費結合中長期財政規劃統籌考慮,納入同級政府預算,并提請人大審議通過,同時本項目列入財政部門PPP項目庫。另外根據項目績效考核機制及付費機制來看,運營階段每站/每月考核支付一次,總體來看支付風險相對較小。
結語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