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2-06 14:11
來源:農業農村部
需要強調的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補短板任務,重點是針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不是完成現代化的短板。因此,補短板必須堅持從農村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尊重農民意愿,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把當務之急的事一件一件解決好,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防止政策執行簡單化和“一刀切”。
問:到2020年城鄉居民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是全面小康的硬指標,文件在促進農民增收方面有什么政策舉措?
答:到2020年城鄉居民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這是黨的十八大明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定量指標。要保持農民持續較快增收的勢頭不減弱、趨勢不逆轉,這樣才能持續縮小城鄉收入差距,讓農民群眾在小康之年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當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背景下,農民增收形勢不容樂觀,必須主動作為,多渠道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一是發展富民鄉村產業。產業發展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要支持各地立足資源優勢打造各具特色的農業全產業鏈,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各類產業園區基地,重點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訂單農業、入股分紅、托管服務等方式,帶動小農戶融入農業產業鏈。繼續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打造地方知名農產品品牌,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提升農民生產經營效益。二是穩住農民工就業。工資性收入占農民可支配收入大頭。穩住農民工就業對穩定農民增收至關重要。重點是加強職業技能培訓,積極開發城鎮就業崗位,加大農民工穩崗支持力度。要加大對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整治力度,以政府投資項目和工程建設領域為重點開展排查整頓,確保農民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農村創新創業是農民就近就地就業的重要渠道,要深入實施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培育行動。三是穩定農民轉移性收入。要保持好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確保農民轉移性收入不減少。
問:文件在穩定糧食生產上提出了什么政策舉措?
答: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飯碗里主要裝中國糧。2019年,我國糧食產量創下歷史新高,連續5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糧食供給總量是充裕的。但我們糧食安全形勢非高枕無憂,糧食生產能力基礎并不穩固。十幾億人要吃飯,這是我們最大的國情,糧食產量滑下去容易、提上來難,供求吃緊就會影響社會穩定,影響整個大局。多少年的經驗表明,經濟形勢越復雜,越要穩住農業、穩住糧食。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糧食生產要穩字當頭,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釋放了鮮明的政策信號。一是壓實各級責任。強化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2020年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要保持基本穩定,真正動真碰硬,做到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二是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進一步完善農業補貼政策,保障農民基本收益,讓農民種糧不吃虧。三是調動地方抓糧積極性。加大產糧大縣獎勵力度,優先安排農產品加工用地指標,支持產糧大縣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耕地指標跨省域調劑使用,讓地方抓糧不吃虧。四是加強技術服務。抓好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害防控,推廣統防統治、代耕代種、土地托管服務模式,推動糧食生產提質增效。
問:文件在加快恢復生豬生產上提出了什么政策舉措?
答:豬糧安天下。生豬穩產保供是當前經濟工作的一件大事。針對2019年以來生豬生產和豬肉價格出現的波動,中央出臺了一系列穩價保供政策舉措,推動生豬產能開始逐步恢復,但形勢依然比較嚴峻。必須把生豬穩產保供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像抓糧食生產一樣抓生豬生產,采取綜合性措施,確保2020年年底前生豬產能基本恢復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一是壓實地方責任。落實“省負總責”,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強化縣級抓落實責任,保障豬肉供給。二是落實支持政策。嚴格落實扶持生豬生產的各項政策舉措,抓緊打通環評、用地、信貸等瓶頸。糾正隨意擴大限養禁養區和搞“無豬市”、“無豬縣”問題。三是抓好疫病防控。嚴格執行非洲豬瘟疫情報告制度和防控措施,加快疫苗研發進程。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落實防疫人員和經費保障,在生豬大縣實施鄉鎮動物防疫特聘計劃,確保疫情不反彈。四是推進轉型升級。推動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加強對中小散養戶的防疫服務,引導生豬屠宰加工向養殖集中區轉移,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五是加強市場調控。做好豬肉保供穩價工作,打擊擾亂市場行為,及時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堅決防止出現脫銷斷檔、價格暴漲。
問: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在強化補短板“人地錢”要素保障方面有哪些政策亮點?
答:編筐編簍,重在收口。2020年到了收官決勝的最后關口,補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農”領域的短板,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在強化“人地錢”要素保障方面出臺了含金量高的政策。一是人才保障方面。提出抓緊出臺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有組織地動員城市科研人員、工程師、規劃師、建筑師、教師、醫生下鄉服務,城市中小學教師、醫生晉升高級職稱前原則上要有1年以上農村基層工作服務經歷。二是用地保障方面。提出完善鄉村產業發展用地政策體系,將農業種植養殖配建的各類輔助設施用地納入農用地管理,合理確定輔助設施用地規模上限,明確農業設施用地可以使用耕地。提出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可以通過入股、租用等方式直接用于發展鄉村產業。明確新編縣鄉級國土空間規劃應安排不少于10%的建設用地指標,省級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時應安排至少5%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保障鄉村產業用地。三是投入保障方面。當前財政收支壓力很大,許多方面都在壓減支出,但補“三農”全面小康短板的投入要保。今年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大中央和地方財政“三農”投入力度,中央預算內投資繼續向農業農村傾斜,加大地方債用于“三農”規模,要求抓緊出臺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范圍進一步提高農業農村投入比例的意見。要強化對“三農”信貸的貨幣、財稅、監管政策正向激勵,適度擴大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堅持農村信用社縣域法人地位,鼓勵商業銀行發行“三農”、小微企業等專項金融債券,明確符合條件的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可按規定享受現行小微企業相關貸款稅收減免政策等。部署穩妥擴大農村普惠金融改革試點。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