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0-28 09:19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劉影
對于財政部的答復,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劉建國教授在接受環衛科技網采訪時認為:“效率低”應該是相對于煤和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發電而言的,但“生態效益欠佳”不知是相對什么而言。上述行業專家認為,生態效益欠佳的說法可能更多指向垃圾焚燒的煙氣排放。在煙氣排放方面,公眾會有一些誤解,感覺到臭氣和煙塵都可能出現。但是,在國家環保標準不斷提升的前提之下,國內垃圾焚燒廠的煙氣排放指標標準已經很高,同時,垃圾焚燒煙氣凈化工藝成熟、穩定,可以確保煙氣排放達到國家標準,目前,國內部分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煙氣排放指標甚至優于國際通用標準。
企業需加強內功修煉 防患于未然
陳國強指出,由于可再生能源基金的收取方式是電費附加,在需要為企業減負的穩增長現狀下,已不便再提高電費附加。可再生能源基金缺口加大,政府能源主管部門考慮自身行業發展,把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剔出補貼序列可以理解。但由于取消補貼影響巨大,具體操作應該不是財政部回復的那么簡單。
對此,劉建國也認為:取消補貼的原因,是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太大,財政不堪重負,選擇垃圾焚燒補貼,可能是覺得垃圾焚燒已經完成了自身的階段性歷史使命。取消垃圾焚燒發電補貼可讓垃圾處理回到“產生者負責,污染者付費”的原則上去,讓垃圾產生者承擔合理的處理成本,從而倒逼源頭減量和分流分類,可能促進資源回收和生物處理的發展。
或許垃圾焚燒發電補貼退坡尚沒到合適的時間,但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補貼僅不斷降低并逐漸退出只是時間問題。陳偉表示,可再生能源補貼退坡是大勢所趨,特別是隨著部分發達地區垃圾分類帶來的單位發電量上升和處置成本明顯下降,而垃圾總量也因為城市人口規模有足夠保證的前提下,垃圾發電補貼在特定區域下調也確實有了一定可行性。
在“2018年固廢戰略論壇”上,就有一些嘉賓談到雖然現階段須綜合考慮行業屬性、發展階段以及環保壓力等因素,扶持政策不宜作重大調整,而應堅持“穩補貼、穩發展、穩預期”的總體思路,但從長遠發展來看,垃圾焚燒發電還是應該逐步擺脫補貼、走向市場。
北京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柯儉早前在接受中國固廢網采訪時也表示,國外垃圾發電廠并不享受補貼,發的電需要和煤電、氣電等一樣競價上網后才能賣出去,從世界尤其是歐洲垃圾焚燒領域看,取消補貼是一個趨勢,我國未來可能會走上外國一樣的路子,垃圾處理企業應早做準備。
柯儉認為,當然,一下子取消垃圾焚燒補貼對很多企業或許會是很大的打擊。政策出臺時,一般會和相關機構和代表企業進行溝通,會給行業企業一個提升效率以應對的過程。當各大中城市差不多基本解決了垃圾圍城問題后,補貼問題估計才能提上日程。
如果說補貼取消是未來垃圾焚燒產業的發展趨勢,那么垃圾焚燒企業確實要做好提前準備、防患于未然。其實不管補貼是否取消、會不會盡快取消,能夠實現長足發展的企業一定是借助自身的實力而不會僅僅依靠補貼。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又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焚燒企業想要長足發展,永恒的主題就是創新,關鍵則是需要企業加強管理、降低融資成本、縮短建設周期、實現規模效應。
11月4-5日,由E20環境平臺主辦的“2019第二屆環衛一體化高峰論壇”將在北京友誼賓館舉辦,論壇將以“垃圾分類國策下的環衛市場升級”為主題,從“環衛市場化格局”、“環衛一體化發展”、“垃圾分類對環衛的影響”、“環衛對垃圾分類的保障與推動”、“環衛服務升級”、“環衛裝備升級”、“智慧環衛管控”、“生活垃圾收費機制研究”等話題入手,搭建政府部門與泛環衛行業之間的高質量對話平臺,共同探討在垃圾分類的國策影響下,環衛市場化、一體化趨勢下面臨的機遇與變革。參會報名請掃描如下二維碼: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