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0-17 09:51
來源:工業綠色化
作為綠色制造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制造2025》提出要在2020年完成千家綠色工廠的創建。為此,工信部自2017年至今已組織四批綠色工廠創建申報工作,已經有超1000家獲批國家級綠色工廠。為促進我國綠色制造腳步越走越穩,綠色工廠實踐取得更為豐碩的成果,其中一些綠色工廠企業充分彰顯了責任與擔當,以開放、共享的包容情懷分享他們在綠色工廠創建道路上的成果與經驗。今天分享興業皮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綠色工廠創建道路上的案例。
興業皮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業皮革”),是中國天然皮革鞣制行業首家(深交所中小企業板上市,代碼002674)、中國制革工業龍頭企業、中國民營500強企業和福建省百家重點工業企業、福建省創新型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是中國皮革行業納稅大戶,中國最大鞋面真皮材料提供商。興業皮革成立于1992年,總部位于福建省晉江市安海第二工業區,注冊資本30208.2162萬元(RMB),2018年企業營業收入15.45億元。擁有坐落在晉江市安海鎮第二工業園的總部、安海事業部,晉江市東石鎮安東工業園的安東事業部,具有年生產上億平方英尺成品革的生產能力。
興業皮革專注于中高端牛頭層皮產品研發、生產與銷售,主導產品有納帕、自然摔、中小全粒面革、油蠟、壓花皮、印花皮、雪花皮、蠟變皮、防水皮和特殊效應革等系列,廣泛應用于皮鞋、箱包、皮具、真皮家具等制造領域。憑借強大的技術研發、生產制造、人才儲備、經營管理和客戶服務實力,以及在“市場導向,科技創新,環保優先,品質保證”等價值鏈全方位的實踐。興業皮革已成為眾多國內外知名品牌的重要戰略合作伙伴,是康奈、奧康、百麗、紅蜻蜓、木林森百麗、森達、紅蜻蜓、迪桑娜、香港時代、利郎、萬里馬、際華集團、康奈、奧康、地素時尚、寶姿、紅谷、PRADA(普拉達)、BALLY(巴利)等多個國際國內的名牌皮鞋的主要供應商,鞋面用天然皮革材料市場占有率穩居國內第一,是中國《綠色之星》產品優秀企業。“興業皮革”品牌獲得“真皮標志,生態皮革”授牌。
近年來,興業皮革先后獲得了行業協會、地方政府等一系列表彰:2015年獲得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2015年獲中國輕工業企業創新成果三等獎;2016年獲得第六屆段鎮基科技進步二等獎,晉江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目前,興業皮革已申請專利98項,其中發明專利71 項;獲得專利授權61項,其中發明專利35項;累計研發出新技術30 余項,開發出50 多個新產品,其中大部分實現產業化,形成了“尊重創新、崇尚創新”的氛圍。
興業皮革在綠色發展方面,始終牢記“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的社會責任,以“環保優先”作為公司核心競爭優勢之首,成為福建省首家通過清潔生產驗收的工業企業,先后獲得中國皮革協會的“節能減排環保創新獎”(2008)、環境保護雜志社“環境保護優秀企業”(2013)等多項環保類獎項。在綠色工廠建設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主要創建做法及工作亮點包括以下幾方面:
綠色發展理念
興業皮革積極推行品牌戰略,突出“綠色皮革”理念,并將研發平臺建設、強勢品牌建設和企業文化建設相結合,教育全體員工樹立品牌意識,不斷加強品牌建設,提升公司三大系列高檔頭層牛皮革的品牌形象。興業皮革制定了全新的興業科技品牌發展戰略“創新、高端、綠色、智造”;2015年,提出了《興業科技品牌建設方案》,該方案確定了公司品牌建設的指導思想,建立了以董事長為主任的品牌建設委員會,設立了品牌經理,確定了建設目標和品牌定位,采取了多種形式打造品牌,如產品建設網站、廣告宣傳、新聞宣傳、學術推介、活動策劃、渠道拓展等。通過兩年的品牌建設,公司的綠色皮革,逐步深入人心,其產品理念和企業文化,與消費者下游客戶產生了“共鳴”,贏得了廣大客戶的逐步認同以至于青睞。
注重物料平衡分析
興業皮革從影響生產過程的原輔材料和能源的輸入、技術工藝、設備、過程控制、產品、廢物、管理、員工等方面,對工藝流程中每一操作環節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討論,找出物料和能源損失的部位、環節,根據物料平衡結果并結合現場審核中發現的問題,對目前廢棄物產生原因和能源消耗等根據其生產流程作了系統地分析、改善、預防。
綠色制造創新團隊
興業皮革組建了6個綠色制造創新團隊,主要研究牛鞋面革的綠色設計與制造技術、綠色鞣前準備與鞣制技術、綠色濕態染整技術、綠色干態整飾技術、綠色皮革化學品及其應用技術、綠色制革創新方法研發。近年來,創新團隊承擔的和綠色制造相關的項目包括:福建省區域發展項目,鋯-鋁-鈦配合鞣劑鞣革技術體系及其固體廢棄物資源化關鍵技術;興業科技重大研發項目,黃牛鞋面革粒面平細化關鍵技術研發、基于工業機器人輔助的制革染整自動化生產線的建設、福建省創新方法試點企業依托項目:環保型低碳牛皮制革體系的研究。
積極推行智能制造技術
興業皮革正在實施智能制造技術項目,該項目的實施可以通過引進高端國產制革裝備,提高制革核心裝備的智能化水平,完善智能制造設備層,為皮革智能制造新模式應用打好硬件基礎。提高制革物流運輸效率。引進AGV小車,RFID識別技術,物聯網技術對生產現場的材料、半成品、成品高效運輸,實現生產現場的可視化管理。研究智能感知技術,實現對工藝參數、化料吸收率、轉鼓中pH值、溫度等的實時監控,以此保證產品的質量的穩定,同時減少工藝過程中廢水廢料的排放。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