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9-20 14:10
來源:生態環境部
我們將依據職能,制定出臺并實施各類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的監管制度,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工作,切實為我國自然保護地健康可持續發展建立起一道防火墻。
截至9月10日,全國共計核發火電、造紙等重點行業排污許可證6.7萬余張
封面新聞記者:我們注意到,近日長江經濟帶11省(市)、環渤海13個城市完成污水處理廠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請問排污許可工作總體進展情況如何?下一步有何打算和安排?
劉友賓:制定實施排污許可制度是中央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部署的重要任務,也是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基礎。目前,排污許可制度各項改革正在有序推進。
一是加強法規制度建設。起草完成《排污許可管理條例》(草案),修訂《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共計發布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48項、污染源源強核算指南18項、自行監測指南14項、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7項,正在逐步健全完善排污許可法規標準體系。
二是組織開展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頓試點。今年3月我部組織開展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頓試點工作,對已發證的24個重點行業開展清理排查,對符合核發條件的發放排污許可證,對不符合核發條件的實行分類處置,提出整改要求。目前,北京、天津、河北等8個省(市),先行先試,基本完成清理整頓試點工作,實現了24個重點行業企業全部納入排污許可管理。
三是推進銜接整合生態環境管理制度。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強化環評、排污許可、執法之間有機銜接,基本構建環評管準入、許可管排污、執法管落實的環境管理體系。
截至9月10日,全國共計核發火電、造紙等重點行業排污許可證6.7萬余張,登記企業排污信息4.3萬余家。管控大氣污染物排放口24.89萬個、水污染物排放口5.14萬個。
同時,為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和環渤海沿岸13個城市的生態環境部門于8月底提前完成污水處理廠排污許可證核發任務,共計發放4860張,實現了對工業廢水集中污水處理廠和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污許可管理全覆蓋。
下一步,我部將堅持以推進排污許可制改革、強化排污者責任為核心,加快推進重點行業排污許可證核發,開展“核發一個行業、清理一個行業”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頓,強化證后檢查和監管執法,逐步實現固定污染源全過程多要素的“一證式”環境管理。
“綠盾”已成為生態環境強化監督的品牌 震懾自然保護區內的違法行為
南方都市報記者:請問“綠盾2018”專項行動曝光的自然保護區問題目前整改情況如何?“綠盾2019”專項行動還將有哪些安排部署?
崔書紅:謝謝。“綠盾”已經成為生態環境強化監督的品牌,有效震懾了自然保護區內的各種違法違規行為,有效提升了自然保護區的管理質量和水平。遙感監測數據顯示,與往年比較,2018年,自然保護區內出現了新增人類活動問題點位和面積“雙下降”的可喜局面。截止目前,“綠盾2018”查處涉及采石采砂、工礦企業、核心區緩沖區旅游設施和水電設施等四類聚焦問題2518個,整改完成率71.4%。“綠盾2017”發現問題的整改率已由2017年年底的63%提高至2018年年底的81%。
今年7月4日,生態環境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中國科學院、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海警局6部門聯合召開“綠盾2019”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工作部署視頻會議,標志著“綠盾2019”自然保護地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全面啟動。這次行動,范圍上覆蓋全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長江經濟帶11省(市)地方級自然保護區以及長江干流和雅礱江、岷江、嘉陵江、烏江、漢江、沅江、湘江、贛江等八條主要支流和鄱陽湖、洞庭湖、洪澤湖、太湖、巢湖等五大湖區五公里范圍內的其他各類自然保護地(不含五公里范圍內自然保護地面積占保護地總面積30%以下的其他自然保護地)。
內容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重點核查采石采砂、工礦用地、核心區旅游設施和水電設施四類焦點問題;長江經濟帶11省(市)自然保護地內重點核查采礦采石、采砂、設立碼頭、開辦工礦企業、擠占河湖岸、侵占濕地以及核心區內旅游開發和水電開發八類焦點問題,以及對“綠盾2017”“綠盾2018”專項行動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四類焦點問題的整改“回頭看”。
步驟上或時間安排上,一是由生態環境部組織開展人類活動變化遙感監測,并將問題線索移交地方。該項工作3、4月份已經做了安排。二是地方8月底前落實問題排查、整改、問責的主體責任,建立并補充完善本行政區域內各類人類活動點位總臺賬、焦點問題臺賬和實地核查問題臺賬三本臺賬。三是于10月組織六部門參加生態環境部組織的2019年第二輪生態環境保護強化監督,針對“綠盾2019”問題開展實地督查。四是11月份,將對查處和整改問題不力,存在較大問題的自然保護區、保護地所在市縣級政府及省級相關主管部門進行公開重點督辦,督促整改。五是12月份,編制“綠盾2019”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工作總結報告,上報國務院。
有關情況,我們將向社會及時通報。也歡迎記者朋友們跟蹤報道。
劉友賓: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