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9-03 10:46
來源:二連浩特市環境保護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社會各界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這個過程中,涌現出了一批正面典型,生動展示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實踐和取得的顯著成效。為進一步宣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廣這些好經驗好做法,特撰寫10篇典型案例文章,以期引導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意識,共同建設美麗中國。
環保設施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對于改善環境質量具有基礎性作用。然而,部分地方在垃圾處理、危險廢物處置等環保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出現了明顯的“鄰避效應”。
為有效破解“鄰避”困境,2017年,原環境保護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全國范圍內啟動環保設施和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工作。
江蘇率先響應,2018年在全省確立了40個開放點,在已開放的環保設施中,常州市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表現較為突出,通過推進環保設施開放,從前“閑人免進”的設施單位變為向市民開放的“城市客廳”,有效破解了“鄰避”困境。
走出去,請進來
常州市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位于常州市武進區遙觀鎮,處于居民區、商業區、工業區和旅游景區四區交匯處。項目所處城鎮中心的特殊地理位置給項目的建設及運營帶來巨大壓力。
“好是好,但不要建在我家后花園。”常州市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籌建初始,當地群眾對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普遍存在擔憂和顧慮,并認為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會對周邊環境造成嚴重影響,認為政府和企業會聯手隱瞞相關信息。
如何化開不信任的“堅冰”?
唯有了解,才能信任。2006年,在項目建設前期,常州市政府組織當地村民前往上海、蘇州、宜興等地垃圾焚燒發電廠,參觀標桿性的垃圾焚燒發電廠的規范運營。“走出去”,讓公眾眼見為實,減少了公眾對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抵觸心理,顛覆了公眾對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臟、亂、差”的傳統認識。
常州市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成后,全國各地政府部門、企業、社區居民等慕名而來,親身體驗環保設施的建設和運行情況,消除不理解和不信任的抵觸心理,幫助其他城市在建或停滯的項目有效破解了“鄰避”困境。
為了讓環保設施開放成為規定動作,2016年,常州市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將每月的第一個周末設為公眾開放日。很多市民帶著孩子參觀垃圾焚燒發電廠,本以為臭氣熏天,口罩都隨身備著,但走進之后,都表示眼見為實,跟之前想象的完全不一樣,一些顧慮也隨之消弭。
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常州市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及運營中,堅持做到四個“經得起”:經得起“看”,打造美觀和諧的花園式工廠;經得起“聞”,通過嚴格的運營管理避免有味有害氣體逸出;經得起“聽”,用科學方法避免噪聲擾民;經得起“測”,用環保技術創新樹立行業高標準。
項目先后投入資金超過1億元進行環保提標、環境提升、節能減排等廠區人性化技術改造。2011年,項目對煙氣排放指標實行全面提標,將煙氣排放標準提升為歐盟2000標準。2012年,結合常州市地域文化,對廠區外墻進行彩繪美化。2014年,對垃圾滲濾液處理站改擴建、煙囪美化。2015年,對主廠房內部實施美化、亮化工程。2016年,對冷卻塔進行除霧改造。2017年,完成輔助燃燒器改造、“裝樹聯”相關技術改造工作。2018年,完成垃圾運輸棧橋封閉改造,并積極引進垃圾倉除臭新工藝、新技術,確保臭氣不外逸。
為改善廠區外的衛生環境,常州市城市管理局投入資金,更換并修復垃圾運輸車輛,減少跑、冒、滴、漏等現象,加大臭氣外逸控制,加強對運輸車輛監管和周邊運輸道路的保潔工作,消除垃圾運輸車輛在運輸過程中對周邊環境可能產生的影響。
這些舉措,改善了項目周邊居民的生活質量,顛覆了人們對傳統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印象。鄰近的劍湖村村民說:“原來以為垃圾焚燒廠又臭又臟,根本踏不進腳,但進廠一看,完全改變了以前的認識。”
上好“公開課”
開放是最好的“潤滑劑”和“化解劑”,通過信息公開、實地參觀、現場講解演示等方式,讓公眾了解垃圾產生、收集、轉運、處理的全過程,增強公眾對垃圾處理設施的科學認知和監督意識。
主動公開,民主監督開放化。常州市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煙氣排放的各項指標與市環保部門實時在線聯網,主動接受政府部門的監督。城市管理局長期派駐4名工作人員全過程監管項目運營情況。廠區大門外豎立醒目的LED液晶顯示屏幕,顯示實時的煙氣排放指標,24小時不間斷接受公眾監督。
全力保障,開放工作制度化。項目成立由管理層任組長的領導小組,為公眾開放活動順利開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制定了《公眾開放接待管理辦法》,將接待方式、各部門職責、后勤保障等內容規范化、制度化。各項目建立專(兼)職講解員隊伍,統一培訓上崗。
用心組織,開放流程規范化。參觀者進入后,走過參觀走廊,兩側墻上是工藝流程及設備圖,通過大幅玻璃窗可以更好地看到核心設備的工作狀態;中控室大屏顯示設備運行數據;有條件的項目,設有項目概況介紹、全景航拍及生產大數據;設置科普性、互動性較強的環保小游戲等。
精心設計,宣傳方式多元化。針對學生、政府、專家等不同來訪群體設計了不同的接待方案。設有參觀通道、建有多媒體教室、沙盤模型、LED顯示屏等,統一制作了中英文構筑物解說牌、標識牌、安全警示牌,并定期更換宣傳內容。
跟著垃圾去旅行
常州市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還組織開展“跟著垃圾去旅行”等一系列環保科普主題實踐活動,讓孩子積極參與進來,學習垃圾分類知識,做到寓教于游、寓教于樂。
通過美化廠區環境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將工廠風貌、垃圾焚燒知識、工廠生產過程、工人工作場景展現給公眾,增進了公眾對垃圾處理設施的了解,讓大家了解如何讓垃圾“變廢為寶”,使工廠成為一座特色的環境教育基地。同時,成立工業旅游管理組織機構,設立公眾服務中心,配備公眾咨詢臺等服務設施,設計制作全景導覽圖等各類標識牌,還提供特色環保紀念品。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