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5-27 09:48
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
(三)推動實施節能技術改造
7. 診斷工作完成后,節能診斷服務市場化組織應協助企業分析應用診斷結果,圍繞生產工藝、技術裝備、系統優化、運行管理等方面提出節能改造建議,并評估預期綜合效益。鼓勵企業與節能服務市場化組織、節能技術裝備提供商等對接,利用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實施節能技術改造,并跟蹤項目實施情況、評價節能降耗效果。
(四)加強診斷服務能力建設
8 . 公開遴選并培育一批資質優、信譽佳、專業強的節能診斷服務市場化組織及專家團隊。根據不同行業的主要工藝設備和用能特點,分行業梳理和提煉節能診斷的重點內容和模式,組織編寫節能診斷指南和標準。發布優秀案例和節能改造項目庫。搭建節能診斷數據平臺,建立行業用能結構、工藝技術、能效指標數據庫。加強對各地工業和信息化節能主管部門、節能診斷服務市場化組織、工業企業節能管理人員的培訓,解讀節能法規政策標準,推廣節能先進技術裝備。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要充分認識節能診斷工作對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作用,統籌協調節能標準、監察、技術改造等工作,分業指導,制定切實可行的節能診斷服務措施;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節能診斷服務市場化組織及企業各自優勢,形成工作合力。工業和信息化部每年將發布節能診斷重點工作計劃。
(二)加大政策支持。利用工業節能與綠色制造等相關預算資金,支持開展節能診斷服務。充分利用綠色制造、節能減排等現有政策手段,做好診斷后續跟蹤服務工作,綜合運用技術改造、綠色信貸等財政、金融手段,支持根據診斷結果實施的節能改造項目。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出臺配套支持政策。
(三)做好推廣交流。對工業企業節能診斷工作及時進行總結,加大對典型案例和工作創新模式的宣傳,并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改進。開展工業企業節能診斷交流,努力提升工業企業節能水平。
開展診斷工作必須遵循企業自愿參與原則,不得增加企業額外負擔。選擇信譽佳、專業強的市場化組織,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等多種市場化節能服務模式,為企業提供優質、高效、規范的節能診斷服務。各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要加強指導,杜絕強制服務、強制收費。對違規增加企業負擔的依法依規進行處理。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