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5-13 09:28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谷林
未來,李月中希望維爾利滲濾液市場的占有率能達到30%,每年營收三四十億元。希望維爾利可以保持中國垃圾滲濾液處理領域第一品牌,并成為中國環境產業知名企業。
4月23日,維爾利發布2019年一季報。報告顯示1-3月實現營業收入4.73億元,同比增長42.06%。在中國水網隨后統計環境上市企業2018年度營收報道中,維爾利2018年營收20. 65億元,同比增長45.64%,凈利潤同比增長67.53%。在列入統計的100多家企業里表現亮眼。是什么支撐它取得如此成績?未來有什么發展規劃?為此,中國水網特別采訪了維爾利環保集團董事長李月中。
維爾利董事長李月中(右)與中國水網主編谷林
在風口起飛 成功登陸創業板
維爾利是國內滲濾液處理領域的領先企業,2011年創業板上市,當前集團總資產超過70億人民幣,員工2000余人。它的發展故事需要從李月中留學說起。
據了解,李月中大學畢業后,先是在常州環保研究所工作,1999年去德國克勞斯塔爾工科大學環境工程專業攻讀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后在導師的推薦下,他加入德國著名環保公司WWAG,并代表公司承接了在中國的第一個項目——青島小澗西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工程項目,首次將MBR+NF工藝引入國內垃圾滲濾液處理行業。推動了國內垃圾滲濾液工藝技術升級的一場革命。
2003 年,李月中受WWAG公司委派回國籌建中國公司,維爾利環境工程(常州)有限公司落戶常州。在他的帶領下,公司迅速依靠過硬的技術實力在國內垃圾滲濾液處理行業逐漸形成一定影響力。
李月中介紹,WWAG德國公司是家族公司,規模比較小。2006年維爾利的營業額已經超過德國環保業務收入的50%,而且國內政府項目要求比較高,德方股東覺得做起來比較吃力,開始對中國市場產生動搖和退縮,。這對當時起步不久的維爾利來說無疑是個很大的挫折。何去何從?
2007年,李月中主動與德方股東進行談判磋商,最終帶領團隊收購維爾利100%股權。收購時內部也有不同意見,近兩千萬的資金對他們來說不是小數目,有人不看好,有人覺得太貴,有人不愿回國,最后跟隨李月中的只有20多人。維爾利和德方股東約定分期付款,一些費用采取提供技術支持方式,并引入了一些外部資金,正式開啟了自主創業的歷程。
隨后,李月中趕上了兩個風口:
一個是2008年,對于大多數行業和企業來說是冬天,但對于李月中和他的維爾利來說卻是春天,借著國家政策東風,新的垃圾滲濾液排放標準出臺,老舊的滲濾液處理技術無法滿足排放標準要求。市場對垃圾滲濾液處理的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
李月中帶領維爾利團隊下大精力對維爾利的垃圾滲濾液技術進行國產化研發,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符合中國生活垃圾的特點“外置式MBR+膜深度處理技術和成套設備”。當年實現合同銷售1.5億人民幣,實現5400萬元產值和1600萬元稅后凈利潤。同年,中國風險投資有限公司作為戰略投資者對維爾利投資1000萬元,為公司2009年持續高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一個是2009年,中國創業板在深交所推出。在收購維爾利股權的過程中,李月中深感公司運營的重要性,強化了管理規范。雖然增加了一些成本,但對于后來上市來說,卻少走了不少彎路。當年11月,維爾利完成股份制改造。2011年3月16日,維爾利在創業板成功上市,成為國內垃圾滲濾液處理行業的首家上市公司。
十六年發展,聚焦三大領域
上市不但鞏固了而且強化了維爾利在滲濾液領域的領先地位。
李月中介紹,對于企業發展來說,“必須技術創新+資本雙輪驅動。兩者都必須要有,哪種也不能偏頗”。 “作為技術公司,很難只做一件事情,也不能只做一件事情。”李月中介紹,滲濾液市場有限,發展也有波動,所以后來維爾利借機將業務拓展至有機廢棄物資源化領域:2014年,維爾利以4.6億元收購沼氣行業領軍企業杭能環境100%股權。將杭能環境的厭氧發酵技術引入有機廢棄物資源化領域,形成了這一領域的技術閉環。形成了維爾利的“預處理+厭氧消化”核心技術,同時在農村垃圾綜合處理,農業廢棄物、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領域開疆拓土,使維爾利的業務領域得以延伸,提升了維爾利的整體競爭力。
李月中介紹,沼氣與光伏發電、風能發電等都屬于新能源,在歐洲,國家會對生物質發電有所補貼,風能發電和光伏能源補貼較少。他認為,中國是一個缺氣的國家,目前天然氣大多需要進口,我國未來也應對生物質能源發電跟生物天然氣進行補貼。杭能環境以大型沼氣項目為主,盈利能力相對較好。如果國家可以進行補貼,未來發展將更值得期待。
餐廚及廚余垃圾處理近些年是環境產業的熱點,備受關注,雖有廣闊的市場需求,一直以來困于沒有很好的商業模式,政府需要有專業機構做出典型案例,以推動行業規范、標準完善以及模式創新。李月中認為,之前餐廚處理費大致為每噸一兩百塊錢,行業規范、標準和模式都處于無序狀態,對于依靠技術生存的企業而言,處置成本較高,企業無法形成良性發展。現在很多地方可以接受三四百塊錢/噸,說明市場正日益成熟,企業也需要回歸技術本源。
垃圾分類的核心是分類收集運輸和處理處置,其中濕垃圾的單獨分類收集和處理處置是重中之重。上海開始建設專門的濕垃圾收集收運和處理處置體系,開了一個好頭。目前維爾利也在積極地參與各個項目的技術溝通交流,其中松江濕垃圾項目正在實施。
同時維爾利在城市環境治理市場也做了一些嘗試,參與了一些填埋場、焚燒廠、污水處理廠等項目。在業務拓展的同時,維爾利也希望可以為新技術尋找一些實踐的機會,做了一些小型項目的投資,作為主營業務模式的補充。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