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久久网|特污兔影院|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久久|天堂岛最新版在线bt天堂|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首頁 > 新聞 > 正文

E20上善若水文化沙龍:行事之道,在乎“利”與“用”

時間:2019-03-04 09:37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程云

image.png

比如說,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除了看他是否有錢、有房、有車等,還有看不見無——品德、追求、對社會的貢獻等,這里“無”很重要。賈海忠表示,對個人或者企業來說,要想從無中生有到無中生利,就要提高精神層面的追求。

如何感知“利”與“用”的奧秘

聽完賈海忠教授的發言,現場嘉賓頗受啟發。

E20環境平臺創始合伙人、執行董事張麗珍表示,現在科技越發達,身邊追求“利”和“有”的人越來越多,一味地追名逐利而逐漸忽視精神層面的“無”,離道也越來越遠。

先人對道不是簡單的感知,也不是靠學習,而是領悟出來的。2000多年前,人是離自然最近的。張麗珍指出,人只有到了恬淡、虛無境界中,跟自然充分銜接,超脫于人,才能越來越體會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道理。

北京綠創環保集團董事長、中關村民營科技企業家協會會長姜鵬明認為,《道德經》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我們討論的目的,是用老子真理的思想去指導我們現在的行為和行動。大多數人都是以自己的經驗去進行解釋,不一定是老子想表達的。而人或許只有真正入定后,其感知的途徑不同于現在,才能與萬事萬物融為一體,才能感知“道”。

然而,由于人們接受教育水平不同、道德素質不同、生活閱歷不同,對《道德經》的認知差別很大。

錢學森生前秘書李明談到,正如賈海忠教授所說,有和無都是一種存在,有是可以感知的存在,無是不可感知的存在,那么誰來感知呢?當然是人,人的層次不一樣,定義出來的“有”與“無”自然不同。

image.png

沙龍現場討論(從左上到右下,依次為程靜、姜鵬明、傅濤、李明、張麗珍)

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館共同體副主席、加拿大多倫多蘇氏醫館館長蘇興華引入《說文解字》對“利”和“用”進行了解釋,“利”包含了“和而后利”和“益”兩個意思,“用”則是可以推行的意思。所以,利是用的一種,利是要和,而和的前提就是要能推行,所以有用的前提才能出現利。

image.png

沙龍現場討論(從左上到右下,依次為劉巖松、王小建、蔡放、趙邁、蘇興華、陳湧)

蘇興華還以商業為例,談到當一個領域是空的時候,率先往前沖的人就是在用。因為無,所以施行變得容易,但是會不會有利就不一定了,因為在投資中,當沒有人與你配合的時候,尤其市場沒有需求的時候,肯定是賠錢的。什么時候有利呢?當需求方和供給方和了的時候就能有利了。

國家質檢總局技術性貿易措施企業服務協作組辦公室技術負責人,北京聚攏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小建和北京京作榫卯藝術館館長劉巖松 ,分別從我們的身體和養生的角度闡述。假若“有”就是身體,身體里如果不空,怎么誕生新的東西,所以我們提倡吃飽了要消化,飯后走走。或者身體就是利,身體里堆積的垃圾多了就有會病,適當做減肥,排毒養顏。上海復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湧也從土壤生態學的角度,說明了萬事萬物對平衡態的追求。

《道德經》中類似“有”和“無”、“利”與“用”的文化博大精深,對生活實踐的指導作用很大,然而晦澀難懂,研究明白的人太少,年經人更是知之甚少,原北京市水務局局長程靜建議,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翻譯成老百姓能聽的懂的話語,將《道德經》或者其他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代代相傳。

追名逐利,“利”以致“用”

回歸現實生活,傅濤認為,大家都在瘋狂追求“有”,在“利”上下功夫,往往做出自私利已的事情。現在,人們的成就不是在比“道”的高低,而是比“利”的高低。而老子說的“利”其實是為了用,不用的利是有害的,利只有真正地消耗出去,才能變成有用的東西。

北京天鴻圓方建筑設計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蔡放也深有感觸,他提到,在最近大火的《流浪地球》中,人類從一開始只關心錢的問題,到了很多年之后開始關心太陽、地球和環境,這與現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很長一段時間,大家所衡量一個企業是否成功,是看利潤多少,能不能掙錢?這一切都是背后的資本在驅使,雖然帶來了一些短期收益,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利潤不能作為企業成功的唯一標準,還應該考慮到社會責任和社會價值。

對這一觀點,程靜也表示了贊同,他指出,好比賈海忠教授畫的“利”與“用”奧秘圖,其實利與用、有與無都是在追求一種平衡態,因為世界發展不平衡了才出現了那么多問題,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擁有的“有”太多了,追名逐利、趨利避害,而思考“無”太少了,忽視了對”無“的追求。

其實,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就是“利”與“用”、“有”與“無”對立統一的關系,環保企業代表北京清新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趙邁認為,以往大家盲目追求經濟發展,而忽視了對生態環境保護。而經濟發展是犧牲生態環境這個”無“為代價的,并且代價很大。追求生態文明才是比追求經濟發展更高級的文明階段。

所以趙邁很推崇傅濤博士首創的《兩山經濟》,他認為《兩山經濟》不僅提升全社會對生態環境認知,還從經濟學角度助力兩山論落地,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用“和”利“的統一。

傅濤總結到,現在社會專門靜下心來,坐下研究的“無”很少,都在拼命地搶“利”,都被資本的大浪推著走。個人、企業、國家都在逐利,如果”利“不用掉,只轉化“有”,不轉化“無”就會出問題。上善若水文化沙龍要保持初心,從老子的智慧中汲取文化的力量,日后我們將《道德經》中大家尚未接觸寶貴的“無”整理成冊,成為“有”,以更好地啟迪人的心靈指導我們的生活實踐。

編輯:趙凡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xjxbtd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固廢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