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1-10 09:35
來源:徐海云新浪博客
作者:徐海云
日前,“地球知識局”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篇題為《日本人口比中國更密集,為什么沒有垃圾圍城?》,點擊閱讀:日本人口比中國更密集,為什么沒有垃圾圍城?收獲了10萬+點擊,引發有關垃圾分類的廣泛討論。該文大致觀點是:作為一個人口密度極高、生活水平也極高的發達國家,日本沒有被垃圾圍城,而且每年的垃圾產量還處于世界最低位,這其中的成功秘訣很大程度上有賴于日本有效的垃圾分類回收系統。可以說,日本這樣一個大國的生存,就是緊密與垃圾分類綁定的……對此,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總工程師徐海云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的評論全文如下。您怎么看,歡迎留言討論。
溫馨提示:閱讀前請先看看這篇文章哦~日本人口比中國更密集,為什么沒有垃圾圍城?
有寓言瞎子摸象,比喻受認識能力的局限性,客觀事物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看到下面一篇有關日本的生活垃圾的報道,也不禁摸象一次。
日本的人口密度比中國大嗎,總體上確實大,但按省級單位統計,我國許多省人口密度大于日本。日本人口密度是347.8人/平方公里(2017年),江蘇省的人口密度是日本2倍以上,就是河南省、安徽省人口密度都超過日本。
日本的生活垃圾減量化成效很大嗎,日本人均年產生活垃圾410千克,那是2005年以前的事,2016年人均年產生量不到360千克,與人均年產生量410千克,倒也差別不到(大),也就15%左右。日本東京都地區以及日本東京23個區1988年生活垃圾收集量分別是531.87萬噸,396.6萬噸;20年后2008年分別491.6萬噸,360.9萬噸,下降量都不到10%。生活垃圾量變化主要取決于消費量變化,在發達國家近20年很少有明顯下降的,日本的生活垃圾量下降確實明顯,更直接的因素是人口老齡化導致的消費下降。
日本的生活垃圾回收利用比例并不高,除去回收利用后的生活垃圾基本是焚燒處理。1985年生活垃圾焚燒比例70.6%,填埋比例為26.4%,回收利用比例為3%;1989年生活垃圾焚燒比例73.4%,填埋比例為21.2%,回收利用比例為5.4%。目前的回收比例也只有20%左右,美化日本的回收利用狀況實際上想當然。
日本的塑料瓶回收率高嗎,日本自己的統計,日本塑料瓶的回收率在發達國家是比較高的。如果要用2010年的數據,2010年回收率是72%,其中一半以上是賣給中國,如果說在日本作為材料回收量17.2萬噸,而出口到中國的33萬噸基本都是材料回收利用。對于塑料瓶的回收,無論的回收率還是回收量,中國給全世界做出了循環經濟貢獻,其他國家無法與中國相比!
日本的生活垃圾管理應該是中國的標桿,與日本相比,我國生活垃圾處理的短板是生活垃圾焚燒,目前內地城市生活垃圾人均焚燒量按照材料計算還不到日本二分之一;除去有害垃圾分類收集外,內地的生活垃圾利用水平已經很高,不能搞無用的分類;環境衛生仍然是生活垃圾管理的首要問題,清潔衛生水平更多是經濟發展水平的反映;垃圾焚燒二惡英檢測從制度到操作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造假與誠信不僅僅是行業問題更多是社會問題。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