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12-20 10:19
來源:大連市政府
(二)大力推行垃圾分類減量,進行源頭就地處理。
大力宣傳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的意義,在所有涉農區市縣、先導區全面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使農村生活垃圾得到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垃圾分類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減量,分類后50%以上的生活垃圾應就地進行無害化處理,減輕運輸和后期處理成本。建立健全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體系。
各地要根據確定的處理模式,因地制宜建立分類體系,制定分類方案。采取城鄉一體化處理模式的區域,按照城市環衛標準進行分類和處理。采取集中處理模式的鄉鎮政府(街道)所在地及所輻射到的村(社區),戶分類后,按垃圾類型分別投放到垃圾筒(箱)內,由縣或鎮集中進行分類運輸、分類處理。采取分散式處理模式的村,原則上應建立垃圾不出戶制度,產生的垃圾盡量在農戶院內消納,其中:廚余垃圾與果皮、枝葉、離田瓜果蔓秧等易腐垃圾漚肥堆肥;可回收垃圾積攢存放待售;不可處理垃圾和有害垃圾自備容器暫存,定時、定點投放。灰渣、建筑垃圾與生活垃圾要分開處理,由產生垃圾的企業或個人進行資源利用或鋪路填坑處理。
(三)開展陳年垃圾清理,完成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
按照國家和省、市要求,對已錄入住房城鄉建設部網站的166處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大力開展整治,全面清理陳年垃圾。要根據本地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容量、自身經濟條件制定三年整治工作方案,確保到2020年完成整治任務。整治工作方案要將任務分解到每個年度,并有針對性地制定“一處一策”整治方案。
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原則上采取搬遷處理。對于污染比較嚴重、地處環境敏感區且有條件開挖的,應實施搬遷或開挖篩分處理。位于下列區域的必須進行搬遷處理: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水源保護區;河道和泄洪通道;非正規垃圾堆放點邊界距離河流或湖泊50米以內的地區;國家、地方自然保護區;公園,風景、游覽區,文物古跡區,考古學、歷史學及生物學研究考察區;其他環保要求必須搬遷的地區。不具備搬遷處理條件的,必須進行原地規范整治。各地可依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采取切實可行的處理方式,做好非正規垃圾堆放點的整治工作。
對規模較小的村邊、路邊、河邊、溝邊等圍村陳年垃圾,要結合環境衛生集中整治進行全面清理。同時,嚴格控制增量,加強城市向農村轉移堆棄垃圾的監管和查處力度,防止在村莊周邊形成新的垃圾堆放點。
(四)建立和完善農村保潔體系。
倡導對生活垃圾實行城鄉環衛一體化管理模式。有條件的鄉鎮政府(街道)所在地和村(社區)可建立與城區相同的保潔模式,按城區環衛標準執行;不具備條件的鄉鎮政府(街道)所在地和村(社區)要按照選定的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合理確定保潔人員,達到道路、街巷、河流無垃圾,垃圾的收集、轉運有保障。要建立保潔制度、獎罰制度、保潔員公示制度等,并嚴格執行保潔標準。
三、三年計劃安排
(一)2018年工作計劃。各地按照自身確定的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制定治理方案,所有村年底前基本實現生活垃圾處置體系全覆蓋,村莊街巷內無生活垃圾堆積;制定生活垃圾分類辦法,通過宣傳、培訓,提高群眾對垃圾分類的認識,垃圾就地分類減量工作全面推開;加快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完成年度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任務。結合農村環境衛生集中整治行動,深入開展陳年垃圾清理,并將水源地和河道生活垃圾作為重點,優先進行清理;村莊保潔制度、標準、人員得到落實。
(二)2019年工作計劃。對生活垃圾處置體系進行提標提質,適當提高城鄉一體化處理模式和集中式處理模式村的比例,不斷提升生活垃圾處理水平,生活垃圾收運設施無明顯短板,中轉和終端處理設施加快建設;持續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就地減量,村民生活垃圾分類習慣基本養成,治理成果明顯;加大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力度,年底前必須完成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及群眾反映強烈的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任務;村莊保潔體系基本建立。
(三)2020年工作計劃。生活垃圾處置體系不斷優化完善,進一步提高城鄉一體化模式和集中式處理模式村的比例,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能夠滿足需求,農村生活垃圾處置體系基本建立,村莊生活垃圾基本得到治理;全面實施生活垃圾就地分類減量,推廣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垃圾分類理念深入人心,垃圾分類合理、方法科學;督導推進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工作,基本完成所有整治任務;村莊保潔體系成熟、完善。到2020年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長效運行管理機制全面建立。
四、保障措施
(一)堅持黨政齊抓、社會參與。堅持黨政同責,建立縣、鄉、村三級一把手抓垃圾治理的聯動機制,將生活垃圾治理與鄉村振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一同研究、部署和考核。加強專題對策研究,組織召開動員會、拉練會、匯報會等進行督導落實。充分發揮基層黨政組織的作用,使上級決策得到不折不扣執行。采取多種方式,調動各方力量,形成組織推動、黨員骨干帶頭、全社會積極參與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態勢,并通過開展評比、監督等削除不良習慣,樹立良風正氣,為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創造有利環境。
(二)高度重視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充分認識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艱巨性和復雜性,將農村生活垃圾分類作為最有效的手段和治本之策加以推進。堅持“抓牢支部、激勵黨員”的有效模式,基層黨支部要將垃圾分類工作作為重要工作常抓不懈,黨員要充分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將垃圾分類工作作為重要責任予以落實。通過印發垃圾分類宣傳冊、設置宣傳欄,并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網絡、微信、微博、客戶端等各種媒體和傳播手段,運用群眾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分類方式,加強宣傳動員,強化培訓指導,使垃圾分類深入人心,形成上下“講分類、會分類、樂分類”的良好氛圍。
(三)明確責任,協調推進。市建委是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牽頭部門,要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納入人居環境整治體系,與村容村貌整治、道路硬化、河流凈化、邊溝硬化、村莊綠化、庭院美化、主街亮化等一起協調推進。各涉農區市縣政府、先導區管委會是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責任單位,要成立垃圾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謀劃、實施、統籌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建立縣領導包鄉鎮、鄉鎮領導包村、村干部和機關干部包街路、黨員和村民代表包戶的四位一體“網格式”包保管理責任制。建立工作機制,編制落實方案,制定考核標準,把目標任務和政策舉措落實到年度、細化到月。制定推進措施,做好任務分工,確定路線圖和時間表,按照計劃有序推進。各鄉鎮也要相應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出臺規章制度,形成專人負責、制度健全的推進機制。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