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10-15 14:36
來源:埃睿迪
“我們必須平衡環境和生產的關系:環境也是我們的重要資源,需要統籌管理、合理調度。平衡環境和生產,就是平衡污染排放量和環境納污容量的關系,怎樣平衡,難點在哪里?””建立和完善生態環境的大數據體系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它使得我們的決策更智能、運營更高效,管理更領先,業務更創新。”
2018年10月12日,在2018人民匠心主題論壇之格局—企業大數據服務專場論壇在京舉行,埃睿迪創始人兼CEO吳奇鋒緊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主旋律,結合時下“環境與生產平衡”難題提出的觀點吸引了與會嘉賓的高度關注。
圖一:埃睿迪創始人兼CEO 吳奇鋒
隨著大數據技術和產業的發展,“大數據產業已進入‘下半場’,與行業的深度融合將會是核心任務”,這個觀點已經成為業界共識。而定位于打造與行業深度融合大數據決策分析平臺的埃睿迪,對此不僅有著深刻的認知,其“環境大腦”、“工業大腦”、“金融大腦”等行業解決方案,更是融合了埃睿迪對于行業訴求點、大數據應用場景以及價值的豐富認知,形成了“iReadyIsights+行業大腦,實現整體系統的’輸入-響應-優化-調控’”的強大功能。
在本次論壇上,吳奇鋒針對“環保與生產平衡”的熱點話題,重點介紹了埃睿迪“環境大腦”在幫助政府及企業實現平衡過程中發揮的價值。他提到,“青山綠水、藍天白云”已經成為中國老百姓的強烈需求。近年來,國家通過一系列的越來越高標準的法律法規促進了環境的明顯改善。但同時,一些地方對相關企業采取“關、停”等簡單粗暴的手段,產生了一定的負作用,為此,吳奇鋒指出,環境也是重要資源,需要統籌管理、合理調度,必須找到平衡環境和生產的方式和途徑。而平衡環境和生產,就是平衡污染排放量和環境納污量的關系,這其中科學的決策是驅動環保行業健康成長的最主要因素,高效最優的監管則是環保行業亟待改善的重點領域。
吳奇鋒談到,環境問題需要政府部門以俯視的方式去統一管理,在監管的過程中,如果能做到對每一家企業的排污量可以實時監測,那么政府部門就可以根據環境指標,測出環境納污容量,同時制訂每家企業的排污配額。而企業接收到配額之后,可以根據實時排污數據來響應監管要求,企業決策者還要綜合排污數據和企業戰略,把環境配額引入到生產流程,制定更符合自身情況的生產計劃和工藝流程。
圖二:科學決策 實時監管
那么,政府部門如何能夠做到實時監管排污量,基于大量數據測算環境容量,從而制定出合理的排污配額?企業又如何實現合規、同時制定出兼顧環保和生產的最優生產計劃呢?在這其中埃睿迪能做什么,又做了什么呢?
埃睿迪“環境大腦”探測器,可以幫助企業將大氣、水以及固態廢棄物的數據實時上報給監管部門。而其創新的大數據平臺,提供了強大的存儲和運算功能。同時,綜合指揮決策、智能預警預測以及指揮調試平臺實現的控制功能,將環境配額引入企業的生產流程,可以實現生產的排污預測,真正杜絕先污染再治理。
最后,吳奇鋒通過實現路徑以及工藝流程圖示,詳細介紹了埃睿迪在參與某個環保項目中“環境大腦”發揮的功能。在該項目中,埃睿迪服務的企業在全國擁有幾十家工廠,在項目推進的過程中,通過復制知識成果,為集團廢棄物處理、水務管理、能源管理等業務線賦能;同時提供知識服務,為該集團對外提供的工業服務增加了優秀的知識經驗和技術能力。與此同時,也為園區的環境優化、熱電聯產、樓宇能源管理等提供了相應的服務,實現了跨行業、跨區域的服務與推廣。
圖三:埃睿迪“環境大腦”案例介紹
在演講的最后,吳奇鋒通過一系列量化指標,介紹了“iReadyIsights+行業大腦,實現整體系統的’輸入-響應-優化-調控’”能力是如何煉成的,即:實時計算集群+離線計算集群+大數據存儲集群+機器學習集群等100+的集群規模;5萬+傳感器與設備溫度等多個參數實現萬物互聯能力;可實現年處理2萬億+、日處理50億+、秒級實時采集與計算、分鐘級分析挖掘;同時通過產品化平臺,實現高質量保障下的快速實施和交付。
圖四:圓桌對話
圓桌對話環節,針對主持人“未來十年對于大數據產業及企業有何期待”的問題,吳奇鋒認為,未來十年,大數據技術將會為商業和生活帶來巨大的改變。對此,他懷有堅定的信心。而對于公司的期待,吳奇鋒則以“平衡”相呼應,希望能在“最舒服的狀態下,實現企業價值和社會價值最平衡的狀態”。而致力于推動環保等產業大數據深度應用的堅定決心,應該就是埃睿迪在實現商業價值的同時踐行社會責任最好的明證。
本次活動由人民日報社主辦,電子工業出版社和灰度認知社協辦。人民數字副總經理張國君、帆軟聯合創始人兼CEO陳炎、神策數據聯合創始人兼CTO曹犟、熱云數據創始人兼CEO白冬立、定位實戰專家顧均輝也參與了演講及討論,并針對大數據發展、應用的現狀與前景分享了各自觀點。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