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9-01 09:45
來源:生態環境部
四是推動聯合懲戒。一旦發現弄虛作假等違規行為,堅決依法追究責任,并向社會公開處理結果。同時將違法企業信息納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記錄在企業名下并依法公示,實現“一處違法、處處受限”。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人員將被吊銷監測或運維上崗證,今后不得從事相關工作。
封面新聞記者
封面新聞記者:近年來環評改革力度的確很大,但在一些地方仍有一些企業反映環評時間過長,請問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崔書紅:我也聽到過這方面的反映。一個建設項目從立項到開工建設,環評要經歷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建設單位要委托環評機構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期間還要開展公眾參與,聽取公眾意見。第二階段建設單位依法向有審批權的生態環境部門申報審批,通過審批后方可開工建設。我剛才講過,現在生態環境部環評審批時間已經較法定審批時間壓縮了一半,有些地方的審批時間更短,且80%的項目只需網上填寫登記表備案、無需審批。
為什么還有人認為環評時間長?實際上是第一階段建設單位環評文件編制時間長造成的,屬于建設單位的市場行為。影響編制時間的因素很多,取決于項目的復雜程度,也取決于建設單位啟動環評文件編制的時間,還取決于建設單位選取報告編制環評機構的工作能力等諸方面。
環評的專業技術性強,環評文件對環境問題要進行現狀調查,對產生環境影響的污染物排放要進行預測和分析,甚至要對一些重點關注的環境敏感區域進行長期監測,客觀上需要一定的時間。從主觀上說,一些建設單位對環評文件的編制不夠重視,啟動太晚。我到基層調研的時候,就有個業主抱怨,說別的手續都辦完了,就差環評一個章子了。一問環評文件進展怎么樣了,剛開始編,還沒有報批;再一問立項,已經好幾年了,快要開工了才開始編環評文件,這樣怎么能快得了。
為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建設單位要承擔起主體責任,早啟動環評文件編制,選質量好、信譽度高的環評機構,依法依規做好前期工作。另一方面,政府部門要做好服務,關鍵是在“放管服”上下功夫。為此,生態環境部主要開展了五個方面工作:
一是減少審批數量。通過修訂《環境影響評價法》,將原需報批并在15日內審批的環境影響登記表,從審批改為告知性備案,去年以來共有113萬多個項目備案,占同期建設項目環評文件總數的約80%,平均用時10分鐘,極大便利了市場主體。
二是減少編制報告書的數量,在堅守環境底線的基礎上,能編報告表的不要求編報告書,能編登記表的不要求編報告表。去年和今年,我們兩次修訂《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17年修訂中,將35項環評類別由編制報告書調整為編制報告表,23項環評類別由編制報告表調整為填報登記表,取消了基礎地質勘查等不屬于“建設項目”的項目類別。今年修訂中,再次將35類項目的環評文件類別進行了調整簡化。
三是優化了公參的程序和形式。出臺了新的《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取消了第一次信息公開的10個工作日的限制,改革了公眾參與的范圍、對象和形式,使得公眾參與更便捷更高效。
四是最大程度簡化環評文件的內容。修訂了一批建設項目環評技術導則,去掉與環評無關的內容,減輕環評文件編制的工作量。五是加強培訓服務,指導建設單位環評文件在可研階段及時啟動環評文件的編制,壓縮環評文件編制時間。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還將繼續深化“放管服”,進一步改進和優化審批流程,減少審批數量,壓縮審批時間,進一步為市場主體提供辦事便利服務,提高辦事效率。
劉友賓: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