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8-17 09:22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洪翩翩 李少甫
但話分兩頭,就企業自身而言,不可否認的是,目前一些企業涉足垃圾分類業務也是從“政策好”、“市場火”等比較籠統、片面的角度,對垃圾分類行業、產業利益的驅動鏈條等認識不清、判斷不明,時常抱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態,這也是造成垃圾分類項目出現“建站、購桶、發袋、標語、口號”等面子工程的原因之一。事實上,不管是地方政府,還是企業主體,如果無法從全局出發,最根本上改變居民的行為習慣,垃圾分類項目都無以為續,很容易一切歸零。
另外,上述亂象中還提到“先分后混”的現象,這可以稱得上是垃圾分類的頑疾之一,而這一問題也使得目前的垃圾分類市場卡在了前端,效果并不太好。
E20研究院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分類收運體系的不完善,而重要的則是末端分類處置設施體系的不完善。如果無法形成分類的全產業鏈條,末端沒有相對應的分類處置設施,前端成功分類的垃圾最終還是要全部運往生活垃圾焚燒廠,對城市生活垃圾綜合管理的提升毫無裨益,也體現不出對居民宣傳時所提及的垃圾分類的好處。這樣的做法最終就成了說一套做一套,賠本賺吆喝。
基于以上,E20研究院固廢產業研究中心對垃圾分類市場化也提出如下三點建議:
1. 完善的頂層設計必不可缺
從政府角度而言,垃圾分類工作需要一個完整的頂層設計,將前端分類、中端收運、資源回收利用、末端處置甚至于再下游的產物去處全部進行系統化的規劃布局,才能形成完整的垃圾分類產業鏈條,有助于垃圾分類產業的健康發展。同時還應盡快建立、完善良好的法律體系,為垃圾分類提供法規保障。無論從垃圾分類工作的日常管理或者垃圾處置費的收費工作角度來看,法規的保障都是必不可少的。在沒有法律的約束下,垃圾分類的日常管理將異常艱難,對于不進行分類甚至偷排亂倒的居民來講毫無違法成本,時間一長必將影響自覺堅持、遵守垃圾分類相應要求的居民對垃圾分類工作的信心。
2. 建立健全垃圾分類收費機制
垃圾分類的推動離不開收費機制的完善,在行政命令強制的前提下,經濟手段的刺激往往能使居民獲得切實感受,在垃圾分類的宣傳工作已經進行多年,知曉率已經頗高的情況下,通過將“處理垃圾需要付費”、“分類后可減少進入焚燒廠的垃圾,在減輕社會污染的同時減少家庭垃圾處理費支出”的理念傳遞給市民,將垃圾分類的真正主體——公眾帶入戰場,進而共同打造政府、企業、公眾全面參與,多方協同的垃圾分類新格局。
3. 垃圾分類需從政策導向型向內生驅動型行業轉變
從產業角度來看,垃圾分類需從政策導向型向內生驅動型行業轉變。跟隨政府的政策自然是沒有問題的,但需考慮到垃圾分類行業的特殊性,在推行早期以有效性和操作性為主,為項目的穩定、持續運營打下基礎,逐步加強垃圾分類工作的科學性及規范性,形成一套規范的工作方法,不但達成考核目標還可盡可能降低運營成本。另外企業還應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積極探索分類產品的銷路及去處,深入挖掘可回收物中的剩余價值,并盡量降低對政府補貼及運營費的依賴,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證項目的運營質量,真正實現內生驅動。在以上基礎上,還可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從而形成完善的閉環產業運營模式,進一步提升利潤空間。
總而言之,垃圾分類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政府、企業、居民的有機結合,也需要產業、資源、戰略的有效統一。實施垃圾分類市場化,必須把法規制度建設作為主線,把末端設施體系建設作為支撐,把培養居民主動分類意識作為目標,真正做到激活主體、激活要素、激活市場,著力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E20研究院固廢產業研究中心行業分析師丁寧對本文亦有貢獻。
關于垃圾分類市場化的亂象還有哪些?歡迎留言或賜稿,以期通過共同的努力推進垃圾分類市場化不斷走向規范化。8月22日-23日,以“迎接新時代 技術再出發”為主題的“2018(第六屆)上海固廢熱點論壇”將于上海同濟大學同期舉辦。
報名鏈接:http://zt.h2o-china.com/meeting/2018/822gfzl-pc/sign.html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