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8-15 09:40
來源:JIEI創新實驗室
作者:晨曦重名
這意味著,民營企業包括民營環保企業的融資困境短期內不會有根本性的變化。在未來一兩年內,這將對環保產業格局和民營環保企業群體的生存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下一站,能否再度引領環保產業向本質回歸?
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差不多“同齡”的環保產業,也恰好迎來了一個繼往開來、孕育變革的時機,盡管對民營環保企業而言,它可能略顯殘酷,過程未必公平。
但從客觀上, 去年以來的金融去杠桿和ppp項目排查清理等,也在促使市場主體特別是民營環保企業,去分析、識別、抓住真實的市場需求。
回望過去,在環保產業擴展疆域的過程中,民營環保企業一直扮演著開拓者的角色:
上世紀70年代末期,伴隨改革開放,正是民營企業大起膽子、邁開步子,從模仿開始,圍繞國外先進治理技術引進、消化、吸收,開創了環保設備、工程等業務;
1992年前后,也是民營企業最先抓住市場化改革機遇,探索完善包括BT、BOT等商業模式,開始趟出延伸產業鏈、規模增長的路徑。
從工業到城鎮生活、農村,從污水治理到大氣、固廢、監測、土壤,環保產業的每一個細分市場,都是民營環保企業走在前頭、摸著石頭。
如今,他們中的優秀企業群體也依然沒有停止自己向前的步伐。我們相信,面對復雜外部環境,他們能夠再一次撬動凍土,埋下生機。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 眼下,第三批以技術產品為核心的環保創業者已經成長,圍繞中國環境大建設不斷深化拓展的需求,聚集起產業和智力資源,他們發起或投身的企業,正在不斷豐富、完善著環保產業的形態和內容。
而他們的前輩,前兩批被創業、創新鼓動而投身環保的企業家們,也在密切關注和支持著這股新加入的力量。
今年,在由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和創業黑馬聯合舉主辦的第四屆環保創新創業大賽上,桑德集團文一波、中持股份許國棟、博天趙笠鈞、鵬鷂王洪春,這四位明星環保企業家導師就帶著發現培育產業創新者的期許而來。其中,文一波、許國棟已連續四屆參與。
他們的都是環保產業里的持續創業者,不斷思考和實踐著對新領域、新業態的拓展。近年來,他們以企業或以個人身份深度參與、支持技術型環保企業的孵化成長,早已經驗頗豐。
而作為承辦方的江蘇省(宜興)環保產業技術研究院,則帶來的是近年學習和積累的先進創新方法論,以及作為創新組織的平臺優勢,為不同階段的創業企業提供精準助力。
還有,每一年都為大賽吸引的諸多環保企業,投資機構,都在為環保產業創新創業發展挑選、培育著更多火種。
“創新不是往前走,而是要往回走,回到最根本的東西。”這句話也許對環保產業也適用。在被戰略、新興、支柱的標簽迷惑了一段視線之后,環保產業也需要某種程度的回歸,回到真正專注為污染治理、環境改善,提供技術產品、解決方案和優質服務的行業本質上來。
這離不開對科學的認知與把握,技術的突破與集成,產品和工程的實現,也離不開模式創新、資本運作,這些,都等待環保產業涌現出不同類型市場主體,去發揮各自所長,探索突破,也在這一過程中,實現人的價值、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