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8-07 09:26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程云
未來隨著垃圾分類等頂層政策逐步落地,推行垃圾計量收費,并實行分類垃圾與混合垃圾差別化收費等政策逐漸完善,一些地方開始嘗試互聯網+垃圾分類服務平臺,比如在蘇州首批30萬用戶,建成全國首個互聯網+垃圾分類綜合服務平臺。
潘慧介紹,通過互聯網與垃圾分類監管的融合,居民可自動實現在線預約、積分銷售和積分兌換,通過APP對收運全過程進行跟蹤和打分評價等(如下圖)。除此以外,此平臺后期還可拓展二手物品交易置換、慈善捐贈、志愿者服務、垃圾分類線上學習等應用。
從智慧環衛到垃圾分類,革新運營
前段時間行業媒體發表的觀點很有趣,說垃圾分類市場持續高漲,傳統環衛企業卻普遍缺乏熱情,諸如像伏泰這樣的科技類公司在垃圾分類市場的角色逐漸由配角逆襲為主角。
從全國市場上看,截至7月底,2018年合同額約15億,較2017年同期增長7倍,24個省份及直轄市啟動垃圾分類服務采購,截至目前約700個項目落地,合同總額約30億。而這,僅僅只是剛剛拉開序幕,大戲還在后頭。
“如此體量的項目被哪些公司拿去?我們做了統計發現,環保能源公司、環保技術廠商、環衛服務廠商、環衛IT服務企業和單品類回收企業等五大類企業參與分利。”潘慧談到,這波垃圾分類紅利中,伏泰科技取得顯著的成績,在江蘇、浙江、湖南、甘肅、福建等省市跑馬圈地,市場份額最大占有率達20%,成交近6億合同。
那么問題來了,什么樣的企業是被市場需要的?什么樣的企業可能會水土不服?潘慧基于我國垃圾分類短期和中長期目標分析認為,企業要想在市場里存活下去,需要具備如下四個能力,第一,科學制訂垃圾分類運營方案的能力;第二,要有高效執行工作方案的能力,讓作業和問題可管可控;第三,搭建高效管理體系,精準匯報垃圾分類運營過程與結果;第四,長期運營循環再造血能力。短期內,垃圾分類是政府支持大事,但不會長遠持續下去,要積極利用本身垃圾分類的附加值,展開整合,構建一套盈利的垃圾分類體系,減少財政補貼。
潘慧表示,伏泰具備優良的垃圾分類運營服務基因,深耕環衛10年,100座城市實踐,300個項目沉淀,非常了解垃圾分類里面的痛點和相應的問題,通過數據積淀和分析,嘗試著構建產業可循環:
對政府來說:短期補貼長期減少投入,達成垃圾分類指標要求;
對企業來說:運營方式與能力固化,獲得合理利潤;
對公眾來說:養成良好的分類習慣,提升美好生活的品質;
潘慧表示:過去十年,伏泰在環衛政府側信息化方面承擔了推動與建設的角色,加快推進了環衛產業的信息化進程。近年來,戰略規劃從政府側向企業側延伸,幫助國內大批環境企業走向數據治理。隨著2017年開始試水垃圾分類運營及伏泰企業定位的轉型,將帶來更多基于數據管理的高效應用,助推行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