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7-12 14:23
來源:黑龍江政府
為提高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水平,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目標,依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的通知》(中辦發〔2018〕5號)精神等有關文件要求,結合黑龍江省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省委十二次黨代會、十二屆二次全會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目標,以農村垃圾、污水、廁所糞污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整合資源,統籌城鄉,強化措施,注重實效,努力補齊我省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短板,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建設現代化新龍江打下堅實基礎。
(二)基本原則
——因地制宜、有序推進。針對不同地區和類別的村莊,合理確定重點任務、整治目標、建設模式和標準,堅持先易后難、先點后面、示范先行,分步推進,不搞突擊治理、層層加碼和“一刀切”。
——統籌銜接、聚焦重點。有效結合美麗宜居村莊建設、脫貧攻堅、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等工作,瞄準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率低、設施不足、管理落后等突出問題,集中力量、重點突破,實現整體改善。
——科學規劃,注重保護。著眼村莊長遠發展,堅持村莊規劃引領,縣域統一謀劃、鄉鎮連片推進、村莊整體實施,避免盲目投入和無序建設,重視田園風貌、歷史傳統、地域鄉土文化的保護弘揚。
——村民主體、激發動力。充分尊重村民意愿,調動村民參與家園建設和環境整治的自覺性、主動性,暢通政策渠道,建立政府、企業、村集體、村民各方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擔、共享機制。
——建管并重、長效運行。堅持先建機制、后建工程。注意加強投融資體制創新,合理選擇籌資、籌建方式,探索建立規模化、專業化、社會化運營和管護機制,確保各類設施建成并長期穩定運行。
——分級負責,形成合力。落實省級定方案和總體指導、市級督導落實、縣鄉級主體實施責任。切實加大各級財政投入,強化監督考核激勵,形成上下聯動、部門協同、運轉高效的工作協調推進機制。
(三)主要目標
到2020年,基本建立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農村生活垃圾、污水、廁所糞污等治理體系和村容村貌管護機制。全省9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初步處理,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以上,行政村通硬化路率達到100%,鄉村綠化覆蓋率力爭達到15%以上。基本實現村莊環境干凈整潔有序目標,村民環境衛生意識普遍增強,農村環境“臟、亂、差”問題有效解決。
——第一類:美麗宜居型行政村。經濟基礎條件較好的城中村和城市近郊區、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重點水源地保護區、3A級以上旅游景區核心區或周邊行政村中,建立生活垃圾收運治理體系,全面完成衛生廁所改造,廁所糞污基本得到處理或資源化利用,生活污水治理率明顯提高,村內道路硬化、亮化、綠化、美化等村容村貌顯著提升,環境管護長效機制基本建立。
——第二類:改善提升型行政村。有一定基礎條件的行政村中,加大整治力度,人居環境質量明顯提高,力爭實現90%左右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5%以上,生活污水亂排亂放得到管控,村內道路通行條件明顯改善,村容村貌有較大提升。
——第三類:基本保障型行政村。貧困村、地處偏遠、規劃撤并不再保留和基礎條件較差行政村,在保障農民基本生活條件基礎上,確保村內生活垃圾及時收運處理,基本建立環境衛生日常管護制度,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0%以上,實現人居環境干凈整潔的基本要求。
按照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分別完成三類行政村整治目標任務20%、40%和40%的進度推進整治工作。完成三年整治后,第一類行政村力爭達到全省行政村總數的10%以上、第二類行政村力爭達到全省行政村總數的20%以上。
二、主要工作任務
(一)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
1.建立農村垃圾收運處理體系。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全省確定6-9個示范縣,各縣(市、區)至少確定1-2個示范鄉鎮、按照三類整治村標準分別各確定2-3個示范村,依據區位、人口、交通和經濟狀況,分類建立“村收鎮運縣處理”、“村收鎮運分片處理”、“村屯就近就地處理”和“城鄉環衛一體化”市場化運營等村莊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并在全省逐步推廣,全面提高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治理率。
2.加快垃圾收運和處理設施建設。合理測算處理能力缺口,修編完善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規劃,加快推進新增處理能力建設或原有處理設施升級改造,滿足農村垃圾處理需要。著力改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設施嚴重不足現狀,對第一類、第二類整治村增設公共垃圾箱、配備垃圾清(轉)運車和在環境敏感地區建設村級垃圾收轉站進行重點支持。
3.開展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清理村內積存生產生活垃圾,建立已排查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工作臺賬,并實行銷號管理,確保按時完成整治任務。切實加強環境保護執法,禁止城市垃圾向農村堆棄,防止各類垃圾“上山下鄉”。
(二)推進廁所革命
1.加快農村戶廁改造。編制完成《農村廁所衛生標準》和《農村改廁技術導則》,以不污染公共水體為目標,按照群眾接受、經濟適用、維護方便的原則,積極推進農村戶用廁所退街、進院,合理選擇升級改造原有旱廁、新建室外衛生廁所、改建室內水沖廁所等模式,第一類整治村原則上要以改建室內水沖廁所為主,努力提高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全省3年力爭完成農村戶廁改建80萬戶,其中改造或新建室外衛生廁所48萬戶、改建室內水沖廁所32萬戶。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