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5-10 14:38
來源:莆田市政府
(2)投放暫存。按照便利、快捷、安全原則,設立專門場所或容器,對不同品種的有害垃圾進行分類投放、收集、暫存,并在醒目位置設置有害垃圾標志。對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環境保護部令第39號)的品種,應按要求設置臨時貯存場所。
(3)收運處置。根據有害垃圾的品種和產生數量,合理確定或約定收運頻率,定時收運。危險廢物運輸、處置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有害垃圾分類收集后,由相應資質的單位進行運輸、處置。鼓勵環保企業全過程統籌實施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運輸和處置。
未納入分類的垃圾按現行辦法處理。
五、配套體系建設
(一)建立與分類品種相配套的收運體系。完善生活垃圾分類相關標志,配備標志清晰的分類收集容器。各級環衛主管部門要加快組織改造轄區內的垃圾房、轉運站、壓縮站等設施,市本級要加快大件垃圾破碎、分揀設施建設,適應和滿足生活垃圾分類要求。更新老舊垃圾運輸車輛,配備滿足垃圾分類清運需求、密封性好、標志明顯、節能環保的專用收運車輛。鼓勵采用“車載桶裝”直運、定點定時等收運方式,避免垃圾分類投放后重新混合收運。建立符合環保要求、與分類需求相匹配的有害垃圾收運系統。
(二)建立與再生資源利用相協調的回收體系。建立健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合理布局布點,提高建設標準,清理取締違法占道、私搭亂建、不符合環境衛生要求的違規站點。強化產品制造企業與銷售企業的產品及包裝物回收再利用責任,通過“以舊換新”“押金退換”等方式,利用現有物流體系,推進垃圾收運處置系統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系統銜接,建設兼具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回收功能的交投點和中轉站。鼓勵在公共機構、社區、企業等場所設置專門的分類回收設施。建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信息化平臺,提供回收種類、交易價格、回收方式等信息。鼓勵定時定點開展大件垃圾、園林垃圾收集和再生利用工作,有條件的鼓勵建設收集處置專用場所。
(三)完善與生活垃圾分類相銜接的終端處理設施。市環保局應盡快啟動危險廢棄物終端處理設施建設,建立健全非工業源有害垃圾收集、運輸、處置系統,確保分類后的有害垃圾得到安全處置。鼓勵利用廚余垃圾生產工業油脂、生物柴油、飼料添加劑、土壤調理劑、沼氣等,或與秸稈、糞便、污泥等聯合處置。有條件的大型農貿市場、果品批發市場、機關事業單位、學校和大型企業等有機廚余垃圾產生量較大的單位自行建設相對集中的處理設施,避免分類后易腐垃圾直接進入城市焚燒廠或填埋場。嚴厲打擊和防范“地溝油”生產流通。嚴禁將城鎮生活垃圾直接用作肥料。加快培育大型龍頭企業,推動再生資源規范化、專業化、清潔化處理和高值化利用。鼓勵回收利用企業將再生資源送鋼鐵、有色、造紙、塑料加工等企業實現安全、環保利用。
2018年底前,應建立健全餐廚垃圾和非工業源有害垃圾收集、運輸、處置系統。2020年底前,按照《福建省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要求完成具體項目建設,完善健全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體系。
六、保障措施
(一)設置專門機構。在市環衛處加掛分類辦牌子,人員從有關部門抽調或者向社會公開招考。由市委編辦、市人社局、城管執法局共同完成分類辦的機構設置及人員的編制、招錄、培訓工作。各縣(區、管委會)編制、人事部門共同完成本轄區垃圾分類專門管理機構設置及專職人員配備等有關工作。
(二)落實經費保障。市財政從2018年起每年安排1000萬元作為生活垃圾強制分類處理的專項補助資金,每年從專項補助資金中劃出100萬元作為市城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機構的辦公及宣傳經費。2018年對城廂區予以300萬元的補助,其他縣(區、管委會)按照垃圾強制分類小區規模進行補助:500戶以下的按照15萬元/年的標準進行補助;500-1000戶的按照20萬元/年的標準進行補助;1000戶以上的按照30萬元/年的標準進行補助。由市財政局、城管執法局共同落實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處理費用的財政補貼;市、區財政應將垃圾分類處置費用和監管、宣傳等專項工作經費納入預算,并確保及時撥付到位。
(三)建立考核獎懲機制。將各縣(區、管委會)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推進情況列入主要領導環保目標責任考核和年度績效考核內容。制定生活垃圾分類考評辦法,建立垃圾分類市、縣(區、管委會)、街道三級考評機制。市、縣(區、管委會)、街道負責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的分管領導、牽頭部門和專業管理單位要定期深入社區(物業小區)、單位等檢查、指導垃圾分類工作。市、縣(區、管委會)兩級垃圾分類管理機構根據垃圾分類考評辦法對各縣(區、管委會)、街道、社區進行考評。考評結果及時通報并納入年度績效考評。
(四)建立聯動執法機制。市城管執法局及相關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日常管理,加大聯合執法力度,嚴格查處非法處置以及不規范收集、運輸、處置生活垃圾等行為。
(五)廣泛宣傳發動。充分發揮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新聞媒體的作用,開展以“垃圾分類,人人有責”、“垃圾分類,從我做起”為主題的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教育活動,及時報道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情況和典型經驗,形成良好社會氛圍。要發揮黨支部、居委會、老人會、志愿者協會等基層力量,建立垃圾分類督導員及志愿者隊伍,引導公眾分類投放。共青團、婦聯要動員團員青年、基層婦女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工作。教育部門、中小學、高校要強化教育,著力提高全體學生的垃圾分類和資源環境意識,建設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教育基地,開展垃圾分類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各街道、社區要組織干部、督導員、志愿者進家入戶進行宣傳和示范,各社區、物業小區要積極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基礎知識、操作流程、政策法規的宣傳。通過上下聯動持續宣傳,確保生活垃圾分類家喻戶曉。
《莆田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強莆田市城區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莆政辦〔2016〕45號)文件即日廢止。
莆田市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政策解讀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