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4-13 09:46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薛濤
“我們的定位是城市綜合服務商,環衛業務從垃圾清掃運輸擴大到綠化、路燈等方面,打造全面覆蓋市政相關公用設施養護維護業務能力。”張新建說。
環保PPP項目緊縮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在這些環保龍頭企業年報中,PPP是共同的關鍵詞。
啟迪桑德去年的市政PPP業務合同數為5個,合同額總計28.7億元。過去三年,啟迪桑德共獲得37個PPP項目,總投資額達330億元。其中有穩定運營收入的項目占比約85%,9個項目入選國家財政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示范項目名單。
首創股份所簽署的PPP協議已經涉及供排水、河道治理、固廢處理、園林綠化、海綿城市建設以及區域綜合環境治理等領域。
而光大國際行政總裁王天義本身就是業內知名的PPP專家。光大國際2017年報稱,集團“積極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的PPP合作,并促進PPP相關標準的制定和發展,以擴大本集團在PPP領域的影響力”。
北控水務可謂是環保領域的PPP項目大單專家。去年簽約的11個水環境綜合治理PPP項目,平均投資47.4億元。其中,內蒙古包頭城市水生態提升綜合利用PPP項目,是繼北京通州水環境治理PPP項目后,又一個少見的百億級投資項目。
然而,經過了2017年的快速發展,進入2018年,各大環保企業的PPP項目或許將進入“收縮期”。
在年報中,北控水務預計2018年新簽約300億元左右PPP項目,并將更注重收取有收費來源的存量項目。據悉,這是因為項目清庫下,挑選項目需更加謹慎。
在4月2日的“2018(第十六屆)水業戰略論壇”上,北控水務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光透露了今年PPP項目投資方向:一是以北控水務500個工廠出發去找河,解決河的問題;二是正常投資外面的PPP項目,但會非常慎重,今年重點會投向華東地區、華南地區這些經濟相對比較發達,而且水污染治理正在發展中的一些地區。
另外,過去一年,PPP項目受到多項政策規范,被清庫的PPP項目中生態相關項目數量占4.6%。北控水務相關負責人在4月4日的業績后非交易路演上表示,192號文限制了央企投資PPP,92號文限制了明股實債,32號文限制了地方政府城投公司。這些限制反而使得北控水務這樣的混合所有制公司將更有所作為。
“從去年年底來看,PPP項目的規范是一個值得肯定的積極工作,對整個行業包括對地方政府債務的約束,都是一個很好的動向,對環保行業來說,也是一個利大于弊的解決方案。”首創股份總經理楊斌曾在3月1日的環保企業家媒體見面會上,對包括21世紀經濟報道在內的媒體表示。
薛濤表示,盡管有這些限制,但PPP還是會向前走。“不過,從宏觀角度來說,央地財權事權分配沒有清晰的結論,國家降杠桿等措施都會影響PPP項目的發展。而從PPP本身來講,過去三年的快速發展,形成了標準流程,也擴大了認知度,但同時伴隨著‘異化’和‘泛化’的問題。”
他指出,這一系列的規范政策相當于PPP“長得亂七八糟的時候給修剪修剪”,可以預見以后PPP項目不會像前幾年那么火爆。
而對環保企業來說,整個大盤子下降,公司這塊的業績會面臨緊縮。“其中,技術、運營、維護、績效等導向的公司,愿意花成本建設自身能力的,還能活著;而工程導向的企業只是追個風口,攬一波工程,做完就走,什么都不留,它們的紅利期結束了。”薛濤總結稱,“需求旺盛時,什么產品都有;需求不旺盛時,好產品才能活。”
對環保企業來說,經歷了2017年環保政策趨嚴和PPP項目大發展的雙重政策利好,如何在2018年進一步“修煉內功”,在做好主業之外開發新興領域,將是擺在環保上市企業面前的一個必答題。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