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4-13 09:46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薛濤
危記者寫了不少,再補充幾點:
1、未來減杠桿大環境下,PPP在規范中進入相對(前期膨脹)緊縮階段是大概率事件,雖然有些風聲鶴唳但PPP突然死亡卻是小概率事件,而且由此普遍質量提高和運營創新出現是大概率事件(雖然總體平均質量去趨近國際水平依然需要很長時間)。作為一項改革走點彎路曲折起伏很正常,大家幾年來一貫呼吁的風險分擔、長期績效、分類分析等要點正逐步被各方重視。
2、192下央企退,但是23號文和及時付費保障不足的背景下,退出來的坑并不都是民企“哈皮”的機會,工程退運維進才是里子,稀缺的運營資產(但大部分“不是”使用者付費)才是民企應該爭取的資源。
3、和微信圈在其他領域一樣,噴子和忽悠最容易吸引流量,但前者不能獲得政府的有效合作從而無法促進現狀改良,后者更是為輕信者誤導方向。浮躁時潑點冷水,低潮時給點暖風,其有效性背后依靠的是盡力專業的解析。E20研究院近期會用環保退庫數據情況嘗試找找當前春季冷熱交替中的一些趨勢。
——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
附:
環保上市公司進入百億營收時代 PPP“泡沫紅利期 ”已過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危昱萍
對諸多環保企業來說,2017年過得非常滋潤。
21世紀經濟報道統計發現,截至4月上旬,環保上市企業中的不少龍頭公司都已發布2017年年報。
從營收來看,北控水務(00371.HK) 和光大國際(00257.HK)已穩坐“百億元營收俱樂部”,營收分別達到211.92億港元和200.43億港元。啟迪桑德(000826.SZ)、首創股份(600008.SH)則分別以93.58億元和92.85億元的營收拿到“準入證”。尚未公布年報的碧水源(300070.SZ)和東方園林(002310.SZ),2016年營收分別為88.9億元和85.6億元,也有望進入“百億俱樂部”。
對于下一個“百億營收”的上市企業,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隨著我國環境問題不斷升級,不斷復雜化和系統化,未來誕生的“百億營收”級別的環保企業肯定越來越多,也將帶來新的商業模式。
而《關于培育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主體的意見》則提出,到2020年,要培育50家以上產值過百億的環保企業。
目前看來,環保企業仍然處于快速發展期,不過2017年導致環保行業快速發展的因素之一——PPP模式,在2018年的控制將更為嚴格。北控水務在年報中稱,今年預計新簽約300億元左右PPP項目,較2017年500多億元的簽約量減少了4成。
薛濤認為,環保PPP項目火爆度將減弱,工程導向公司的紅利結束,技術、運營、維護、績效等導向的公司,愿意花成本建設自身能力的,將活下來。
百億級企業“多點開花”
若以1998年《城市供水價格管理辦法》為起點,我國水務改革已走過20年。
目前,水務已成環保業投資最大的領域,也是“百億營收”企業的聚集區。“帝都雙雄”北控水務和首創股份皆主營水務,光大國際以水務起家,該業務壯大后已剝離為旗下的新加坡上市公司光大水務(新交所:U9E)。
據薛濤提供的統計數據,20年間,水務上市公司從10家擴至44家,平均營收從5.5億元漲到26.8億元。
目前環保業營收第一的北控水務,根據該集團2017年報,水務總設計能力為3138.8萬噸/日,去年共簽約11個水環境綜合治理PPP項目,共計521.58億元。首創股份則是國內首個鎖定水務環保領域的國有上市企業,目前運營的重資產水務項目規模達到2308萬噸/日。
光大國際從水務起家,該業務已剝離為上市企業光大水務。光大水務去年收入35.92億港元,同比增長44%。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光大水務共持有94個水務項目,水處理規模534萬立方米/日。
在這三大公司年報中,除了國內市場,海外市場的開拓也不斷進行。北控水務在葡萄牙有24座污水處理廠,澳門有1座污水處理廠,新加坡有1座再生水廠,設計污水處理能力42.72萬噸/日,營收2.91億港元。葡萄牙13座供水廠設計能力為3.6萬噸/日,營收2.285億港元。二者合計營收占總營收的2.45%。
光大國際首個海外垃圾發電項目,越南芹苴垃圾發電項目去年開工建設,預計今年建成投運。該集團行政總裁王天義還表示,“力爭用五年時間打造全球一流的生態環境企業”。首創股份則在年報表示,服務中國、新西蘭、新加坡等國家5000余萬人口。
除了水務領域,固廢領域也涌現一批環保上市公司。比如啟迪桑德,在其各項業務中,固廢占比最大。不過,2017年環衛則成為該集團增長最快的業務。
年報顯示,2017年新增城鄉環衛一體化業務運營服務合同235份,合同額合計約10.3億元,環衛收入從2016年的7.93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17.88億元,增幅高達125.39%,也因此成為啟迪桑德第三大業務。
“啟迪桑德的環衛業務布局早,提前有所準備,加上作為全國性公司執行力比較強,因此項目落地多。除個別省市外,環衛項目幾乎遍布環衛市場放開地區。”啟迪桑德環境資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張新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項目積累多,往往會遇到管理瓶頸。張新建表示,目前啟迪桑德通過互聯網、物聯網技術構建“環衛云”,加上ERP管理,經營管理相結合,來突破這一瓶頸。“公司投入研發做環衛云,這塊其實受資金限制,小公司可能做不到,但啟迪桑德這樣的體量成本攤薄開來相對小很多。”
對于下一步,張新建表示,環衛市場開放度還差很遠,未來一兩年的第一任務還是把規模做起來。全國三四百個項目要互相聯合,做到互聯、跨界、融合的互聯網環衛,再結合再生資源,兩網融合,同步推進。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