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3-08 10:33
來源:湖南省發改委
積極發展水電。充分挖掘水電潛能,積極提高水能利用效率,盡快開工建設平江抽水蓄能工程,推進安化、攸縣等抽水蓄能電站以及柘溪、鳳灘增容改造項目前期工作。
穩妥有序發展生物質等新能源。堅持布局科學合理、完善前期工作、加強輿論引導、強化環保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等原則,穩妥有序推進垃圾焚燒發電等生物質項目前期工作。積極推進水(地)源熱泵技術工程應用。探索推進城鎮生活垃圾、農村林業廢棄物、工業有機廢水等城鄉廢棄物能源化利用。繼續做好桃花江、小墨山等核電廠址保護工作。
嚴格風電發展。突出生態優先,統籌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從嚴核準風電項目,實行嚴格的核準、環評、林業制度,確保所有風電項目符合生態環保的有關規定。出臺規范管理文件,強化施工監管,建立“黑名單”制度,督促項目落實環保、水保措施,做好植被恢復。
(二)加快傳統能源清潔高效開發利用
推進煤炭綠色高效開發利用。嚴格執行環保標準,因地制宜推廣保水開采、煤與瓦斯共采等綠色開采技術,大力發展煤炭洗選加工。繼續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煤礦安全改造,全面完成具備條件的煤電機組超低排放節能改造任務。
持續推進油品質量升級。自2018年1月1日起,全面供應國Ⅴ標準普通柴油。加快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前期工作,提高交通運輸燃料中非化石能源比重。開展成品油質量升級專項監督檢查,保障清潔油品市場供應。
(三)推動能源綠色消費
大力推進能源資源節約利用。實施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費,降低單位GDP能耗。推進能源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推廣先進節能技術裝備,提高能源轉化利用效率,促進能源行業節能和能效水平提升。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從源頭減少不合理能源消費,使節約用能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
提升終端能源消費清潔化水平。實施煤炭終端消費減量替代,加快實施“以氣代煤”、“以電代煤”、“以電代油”工程,推進鋼鐵、化工等高耗能產業節能減排改造,促進燃煤鍋爐全面淘汰退出,推廣電鍋爐、電窯爐等新型用能方式。大力發展城際客車、重型卡車和輪船等天然氣交通,推廣電動汽車應用。加快建設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大力發展港口岸電、機場橋電系統。鼓勵在產業園區、大型商業區、高校園區建設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發展冷熱電三聯供等用能新模式。
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率
(一)穩妥化解產能過剩
繼續化解煤炭過剩產能。按照國家要求,對不安全落后產能堅持應關盡關、應退盡退。2018年重點關閉安全保障條件低風險大的煤礦、產能在9萬噸/年及以下的煤與瓦斯突出煤礦、長期停工停產的“僵尸企業”、非法違規的煤礦以及安全質量和環保技術等不達標的五類煤礦,共計90處左右,到年底保留煤礦控制在200處以內。加強化解產能與保障供應的統籌,抓好省內部分優質煤礦提質改造升級;用好用足國家產能置換指標交易政策,將煤炭供應同指標置換同步考慮;引導省內電廠、鋼鐵等重點用煤企業積極主動同北方煤炭生產企業抓好資源合同計劃的銜接落實,多簽訂中長期合同,提高合同兌現率;爭取國家支持協調鐵路、公路、航運等部門,保障煤炭調入運力。
科學合理把握煤電建設節奏。認真落實國家關于煤電規劃建設和有序發展的相關要求,針對我省枯水期長、支撐煤電薄弱、電力保供缺口大的現實情況,充分利用我省煤電發展綠色窗口期優勢,合理加快建設清潔高效大型支撐煤電。確保神華永州電廠2019年投產,爭取已核準的平江、華容兩座百萬級電廠及懷化石煤綜合利用項目取齊各項手續開工建設。
(二)夯實能源供應基礎
進一步完善電網結構。繼續優化省內500千伏主網架布局和結構,研究推進湖南電網與華中電網聯絡,加強華中各省間電網互濟能力。推進配電網建設改造和智能電網建設,提高電網運行效率和安全可靠性。
加快能源外輸通道建設。確保新粵浙湖南段、蒙華鐵路2019年投產,推動中石油西三線盡快開工。加快CNG、LNG加氣站規劃布局和統籌建設,積極推進岳陽LNG接收碼頭和接收站建設。
(三)優化能源系統結構
著力做好清潔能源消納。完善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目標監測評價制度,推動實行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制,落實可再生能源優先發電制度,推進可再生能源電力參與市場化交易,建立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激勵機制。優化可再生能源電力發展布局,優化電網調度運行,提升可再生能源電力輸送水平。爭取國家調增三峽水電入湘電量,積極引入西南清潔水電。加強電力系統調峰能力建設,繼續實施煤電機組調峰靈活性改造,加快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推進先進儲能技術應用。研究制定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的實施方案,建立健全輔助服務市場機制,切實提高電力系統調峰和消納清潔能源的能力。
著力增強能源儲備應急能力。建立完善能源監測預警機制,對天然氣供需、用電負荷、電煤庫存、主要水庫水位等重點指標進行重點監測預警,制定完善能源保供預案。加快儲氣調峰設施建設,按照滿足最大高峰期三天供應能力的要求,抓緊在各市、縣布局建設城市儲氣設施,提高管網靈活調配能力。做好煤炭、電力供應保障,切實保障鐵路運力,引進外省具備調節性能的優質電力,協調合理安排送電時序。
五、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動能源發展動力變革
(一)加快重點技術與裝備創新
推動能源裝備創新發展,落實我省《能源裝備制造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實施方案》要求,圍繞風電、儲能、輸配電、新能源汽車等重點領域,加大關鍵技術自主創新力度,鼓勵應用技術產業化推廣。充分發揮國家和省級技術創新平臺作用,進一步完善能源科技創新體系,建立協同創新機制。加強能源技術標準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好買氣”國家“互聯網+”智慧能源示范項目。
(二)深化能源體制改革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