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2-02 09:59
來源:中國水網
近日,福建省2018政府工作報告全文刊發,中國水網摘取與環保內容相關的信息供讀者參考:
回顧過去五年的工作
加快推進生態省建設,清新福建成為樣板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我省成為第一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2016年度生態文明建設評價結果居全國第二。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38項重點改革任務中34項已形成改革成果,其中11項在省內復制推廣,投入30多億元加大全流域生態補償力度,生態環保目標責任制、廈門垃圾分類試點、武夷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試點、環境權益交易等一批改革舉措走在全國前列,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快形成。
水、大氣、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有效實施。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建立從水源頭到水龍頭的全過程治理體系,全省所有的河流都有了河長。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全面整治生豬養殖污染。實施比國家更嚴格的大氣主要污染物排放標準,強化大氣污染聯防聯控。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從39.3萬噸提高到94.1萬噸,完成重金屬總量控制任務。
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優。實行最嚴格的環境執法監管,實現省級環保督察全覆蓋。全省12條主要河流優良水質比例達95.8%。近岸海域一、二類海水水質面積占比88.9%。九個設區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6.2%,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8.2個百分點。森林覆蓋率65.95%,保持全國首位。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296.6萬畝。5個縣(區)成為第一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區),6個設區市成為國家森林城市,創森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今后的工作任務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扎實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國務院海洋督察整改意見落實,堅決守住福建的綠水青山。一是持續實施“清新水域”工程。加強重點流域治理和小流域綜合整治。落實河岸生態保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地下水警戒保護三條藍線管理制度,加快消除城市內河黑臭水體,推進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制定河長制工作管理辦法,進一步完善河長制、落實湖長制。二是持續實施“潔凈藍天”工程。推動制定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加強工業源污染防治和移動源排放控制,開展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積極應對臭氧污染天氣。三是持續實施“清潔土壤”工程。全面實施“土十條”,推進農用地、灘涂、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詳查,劃定農用地土壤類別。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治,危險廢物處置能力提高到100萬噸以上,推進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加強垃圾分類處置,加強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四是加快建立社會共治大格局。提請修訂環境保護條例,加快構建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加強環境執法監管,加強生態司法保護,堅決制止和懲處破壞生態環境行為。加強生態云平臺建設,拓展“福建環境”客戶端功能,讓群眾隨時隨地了解和監督環境質量,促進社會共治、全民共管。
2018福建政府工作報告原文
來源:福建日報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福建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并請省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過去的五年,是福建苦干實干、奮力趕超的五年。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親臨福建考察,作出了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和“四個切實”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為福建發展擘畫了宏偉藍圖、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福建加快發展,支持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平潭綜合實驗區、福州新區、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進一步凸顯了福建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我省各級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全省生產總值從接近2萬億元到突破3萬2千億元,2016年首次進入全國前十;人均生產總值從5.3萬元增加到8.2萬元,2016年上升至全國第6位;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增加1594.9億元,增長53%;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52.1%和60.7%;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0.8%;“十二五”規劃圓滿完成,“十三五”規劃順利實施。
初步統計,2017年全省生產總值32298.2億元,增長8.1%;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4603.8億元、增長7.2%,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808.7億元、同口徑增長8.7%;固定資產投資26226.6億元,增長13.5%;外貿進出口11590.8億元,增長12%;實際使用外資573.2億元,增長8.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013億元,增長11.5%;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1.2%;城鎮登記失業率3.8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001元,增長8.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35元,增長8.9%;節能減排降碳年度目標可以實現。省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圓滿收官,“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建設取得新成效。
(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體制機制活力增強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扎實推進,鋼鐵、煤炭去產能超額完成國家下達任務,房地產去庫存取得積極成效,規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政府綜合債務率低于警戒線,累計減輕企業負擔1282.5億元,實施31個補短板工程包、完成投資2180億元。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五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4萬億元、年均增長16.1%,民間投資年均增長19.8%。創新“五個一批”項目推進機制,實施正向激勵,突出簽約、開工、投產三個環節,優化投資結構,一批重大產業項目相繼建成。高速公路運營里程突破5千公里,密度居全國前列,鐵路路網密度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實現市市通快鐵、縣縣通高速、鎮鎮通干線、村村通客車,形成“兩縱三橫”綜合交通運輸大通道。港口吞吐能力達4.8億噸。電力裝機容量達5597萬千瓦。重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587億元。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