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2-02 09:41
來源:中國固廢網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力推進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落實,以釘釘子精神一抓到底,做到立行立改、不貳過。繼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主動做好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聯治,加快散煤污染治理,穩妥有序開展電代煤、氣代煤行動,有效遏制重污染天氣頻發態勢。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健全完善河長制、湖長制,推進流域環境和近岸海域綜合治理。扎實推進凈土行動,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提高到87%以上。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大力實施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整治、礦山地質環境恢復綜合治理等生態建設和修復工程,加強濕地保護與修復,強化各類保護區規范建設和管護,深入開展“綠滿齊魯·美麗山東”國土綠化行動,讓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空氣更清新。
(三)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全面完成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任務,建立消除城鎮普通中小學大班額長效機制。啟動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年內新建改擴建幼兒園2000所以上,新增幼兒園學位50萬個以上。實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推動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加快特色普通高中建設。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加快建立現代大學制度,持續推進“雙一流”建設和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支持和規范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深入實施中小學校長職級制和“縣管校聘”教師管理體制改革。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穩步實施高考綜合改革試點。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促進農民工多渠道就業創業。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優化全方位的就業創業服務,建立創業載體發展聯盟,加大就業創業資金支持力度,發揮好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完善政府、工會、企業共同參與的協商協調機制,構建和諧勞動關系。調整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準,增加機關事業單位離休人員離休費。適當調整最低工資標準,科學發布企業工資指導線,合理提高職工工資水平和技術工人待遇。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
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完善職工、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和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制度,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府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450元提高到490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由人均50元提高到55元。推進職工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完善工傷保險制度。統籌城鄉低保制度,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發展殘疾人事業,加強殘疾預防和康復服務。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長效機制建設,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大力推進住房租賃補貼,改造老舊小區40萬戶,開工改造棚戶區84.3萬套,全面完成農村存量危房改造任務。
提高文化惠民水平。深化文化涵養核心價值觀行動,啟動實施鄉村文明行動第二個五年規劃,組織開展“思想強農”工程。實施文化惠民提升工程,辦好“文化惠民、服務群眾”實事,開展好第二屆山東文化惠民消費季活動。大力開展全民閱讀活動。探索實施省市縣三級聯合購買公共文化服務,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加強規范引導,鼓勵文藝院團創作和演出。創新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站)、美術館、方志館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運行機制。開工建設山東自然博物館,支持建設一批民辦博物館,持續推進縣級檔案館建設。完成省市縣三級第二輪修志和一年一鑒任務。辦好第五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世界儒學大會和第十一屆山東文化藝術節。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加快建設健康山東。推進醫養結合示范省建設,高水平打造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區域中心,支持濟南建設國際醫學科學中心。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強化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繼續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深化破除以藥補醫改革。完善分級診療制度,持續推進醫聯體建設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加快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健全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機制。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推進疾控體系建設,有效預防控制重大疾病。健全中醫藥健康服務體系,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支持社會辦醫。促進人口均衡發展,開展婦幼保健機構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構建居家、社區、機構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體系,建成300處社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辦好老年大學。統籌發展群眾體育、競技體育和體育產業,加快建設體育強省。全域推進食品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市縣創建,建立健全源頭可溯、去向可查、風險可控、責任可究的質量安全保障體系,打造食品安全放心省。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我們一定要從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盡最大可能,花更大功夫,下更大氣力,把民生投入安排好,把民生實事辦扎實,努力讓全省人民生活更美好。
四、增強施政履職能力,實現對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
進入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政府工作必須要有新氣象、新作為。要把牢政治方向,加快轉變職能,強化責任擔當,提高履職能力,改進工作作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情,做好經濟、平安、黨建三張報表,守住民生改善、生態環保、穩定和諧、廉潔從政四條底線,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
(一)強化思想政治保障,努力建設人民滿意政府。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把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在黨中央和全黨的核心地位作為第一位的政治要求,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自覺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思想上高度認同,政治上堅決維護,組織上自覺服從,行動上緊緊跟隨。深刻領會和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認真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引領推動廣大干部群眾更加自覺地為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不懈奮斗。
(二)強化環境保障,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在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基礎上,打造精簡高效的政務生態、富有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彰顯魅力的自然生態、誠信法治的社會生態,全力培育審批事項少、辦事效率高、服務質量優的發展環境。抓實放管服改革重點任務,深入開展削權減證、流程再造、精準監管、體制創新、規范用權五大行動,繼續壓減行政權力事項,大力推行政務服務一窗受理、一網辦理、一個機構管政務、一枚印章管審批,做好“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工作,加強“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增強服務企業意識,放下身段,提供一對一、精準化的保姆式服務,做到主動服務、有求必應、無需不擾。打破信息孤島、拔掉數據煙囪,基本完成全省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堅決查處和整治各種違法違規收費,最大程度利企便民,讓企業和群眾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