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2-02 09:41
來源:中國固廢網
深化改革激發動能轉換活力,推進塑造政策、環境和服務集成新優勢。以改革開放40周年為契機,樹立改革強省的鮮明導向,保持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堅定執著,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創新要素市場配置機制。打破地域分割和行政壟斷,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開展促進勞動力、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機制改革,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穩妥推進石油、天然氣、鹽業體制改革,抓好重點領域價格改革。創新市場主體健康發展機制。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資產證券化水平。探索建立劃轉國有股權統籌運作長效機制,充分發揮省社會保障戰略儲備基金作用。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加強對各種所有制組織和自然人財產權的保護,大力實施小微企業治理結構和產業結構“雙升”戰略,堅決清除各種“玻璃門”“旋轉門”“彈簧門”,努力為民營企業降門檻、減手續、添動力。創新財稅金融體制機制。完善政府預算體系,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深化省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扎實推進費改稅改革,穩妥開展水資源稅、環境保護稅改革。
規范發展融資擔保、互聯網金融、股權融資、要素交易等新業態,穩步推進債券品種創新,更好發揮齊魯股權交易中心等區域股權市場功能,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支持濟南區域性產業金融中心、青島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煙臺區域性基金管理中心建設。構建普惠金融體系,積極發展綠色金融。
創新驅動增強動能轉換動力,推進塑造創新創業創造新動能。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融合發展,在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石墨烯、氫能源、碳纖維、生物育種、合成生物等領域加強前瞻性技術布局。在智能制造和機器人、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綠色化工、智慧農機、精準醫學等領域實施重大科技創新工程。用好自然科學基金,支持開展應用基礎研究。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加大研發投入后補助實施力度,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00家以上。支持壯大創新百強企業,努力培育一批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和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開展雙創示范基地建設,辦好雙創活動周,營造創新創業濃厚氛圍。
擴大開放釋放動能轉換潛力,推進塑造全面開放新格局。深入推進境外經貿合作園區建設,謀劃建設“一帶一路”綜合示范區,辦好中國—東盟中小企業合作高峰會等重要商務活動。加快對外貿易轉型,推動跨境電子商務、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外貿綜合服務創新發展,進一步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推進濟南、青島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和特色服務出口基地建設,加快發展新興服務貿易。發揮我省特定產品指定口岸優勢,增加中高端消費品進口,引導境外消費回流。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推進外商投資審批管理體制改革,促進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穩定發展。加強與國內創新型、引領型企業合作,在先進技術、高端人才、重大項目引進等方面實現新突破。支持企業加強與境外高新技術和先進制造業企業投資合作,在境外設立研發中心,提高技術研發和生產制造能力。
持續擴大有效需求,推進塑造動能轉換新支撐。加強需求側管理,以高效投資帶動產業提升,以消費升級帶動供給提升,促進經濟行穩致遠。聚焦十強產業重點領域,篩選100個重點建設的大項目好項目,集中力量抓落實抓落地,突出抓好青島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濟南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區域中心、煙臺萬華100萬噸乙烯一體化、濰柴新能源動力產業園、臨沂新松機器人產業小鎮、日照整車及零部件產業基地等重大產業項目。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積極穩妥發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鼓勵和擴大民間有效投資。發揮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加快培育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服務消費,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推動重要產品追溯體系示范省建設。拓展新能源汽車、智能家居、節能環保產品、虛擬現實設備等新興消費產品,加快發展分享經濟、平臺經濟、網絡經濟等新業態。擴大高質量、個性化旅游精品供給,積極創建全域旅游示范省。
(二)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堅持標本兼治,既補齊短板,又加固底板,以治標的更大成效,形成倒逼新舊動能轉換、轉型升級的良性機制。
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抓好三項工作。一是持續推進金融風險防控。深化地方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加強地方與中央監管協同,建立更加嚴密、高效的金融風險防范體系,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支持金融機構發揮主體作用,多措并舉化解不良貸款。堅決打擊經濟詐騙、惡意逃廢金融債務等違法行為,嚴堵非法集資渠道,扎實推進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全面完成存量政府債務置換,嚴格控制政府性債務風險。二是持續抓好安全生產。強化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和巡查考核,推動高危行業和規模以上企業建立規范有效的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深入推進化工產業安全生產轉型升級,基本完成城市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轉產或關閉任務。深化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水上交通、礦山、消防等重點領域安全生產綜合整治,堅決遏制重特大生產安全和火災事故。三是持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深化平安山東建設,扎實推進“雪亮工程”,健全完善立體化、智能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打擊和懲治黃賭毒黑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組織開展好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改進信訪工作,完善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發揮社會組織作用,持續推進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信息化支撐,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堅持聚焦再聚焦、精準再精準,瞄準特定貧困群眾精準幫扶,進一步完善和落實保障性扶貧措施,基本完成脫貧任務,做到脫真貧、真脫貧。突出抓好精神扶貧,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貧困人口內生脫貧動力。加快推進黃河灘區60萬群眾脫貧與遷建,保質保量完成全省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實施貧困村提升工程,推動2000個省扶貧工作重點村,在脫貧基礎上加快建設美麗鄉村。發揮社會救助在脫貧攻堅中的兜底保障作用,將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保障范圍。加大涉農資金整合力度,加強扶貧資金和項目管理,完善資產收益扶貧機制。深入推進第一書記抓黨建促脫貧,提高扶貧協作實效,廣泛匯集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強化監督考核,倒逼責任落實。制定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實施意見,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