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1-31 13:30
來源:中國水網
全面深化改革實現重大突破。國家級重大改革試點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提前1年完成,新型城鎮化試點省建設全面展開,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成效顯著。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率先建立實施政府權責清單制度和編制周轉池制度,率先實現“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商事制度改革不斷深化,民營經濟活力持續增強,各類市場主體從192.5萬戶增加到381.4萬戶。積極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江淮汽車、華安證券、建工集團整體上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755個村實施“三變”改革。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全部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實現縣域全覆蓋,首家民營銀行新安銀行設立,省股權托管交易中心建成運營,掛牌企業達1859家。改革的廣度、深度、力度日益增強,改革的動力、活力、紅利日益顯現。
內陸開放新高地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實施雙向互動、內外聯動的全面開放,“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地位日益凸顯。推進外貿優進優出,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從6.2%提高到 24.7%,跨境電商貿易額年均增長30%。堅持“引進來”“走出去”并重,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 673億美元,年均增長13%,境外世界 500強在皖設立企業增加到152家,江淮大眾新能源汽車、海螺海外發展、馬鋼收購瓦頓等國際產能合作順利實施。推進開放大通道大平臺大通關建設,合肥中歐國際貨運班列加密延伸,新增國家級開發區6家,設立綜合保稅區3家、保稅物流中心(B型)4家、進境指定口岸 11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成運行,復制推廣自貿區改革試點經驗56項。外事、僑務、對臺、港澳工作取得新成效。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節能減排任務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削減,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3.1%。加強大氣、水、土壤污染綜合防治,PM10年均濃度下降11.1%,主要河流、湖泊總體水質穩中趨好。農村廁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扎實推進,人居環境不斷改善。全面推行河長制,率先探索林長制,全國首個跨省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在新安江流域展開。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圓滿完成。加快“三河一湖一園一區”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巢湖流域、黃山、蚌埠、宣城入列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生態強省建設不斷取得新成績。
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蓬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深入人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弘揚。馬鞍山、合肥、銅陵、蕪湖、淮北、蚌埠、宣城、安慶先后入列全國文明城市,總數居全國第3位。入列“中國好人榜”增加到1162人,連續10年全國第一。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實施,省市縣鄉公共文化設施實現全覆蓋。 11部作品獲“五個一工程”獎,5人獲中國戲劇“梅花獎”,大運河(安徽段)入選世界文化遺產。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省出版集團、發行集團穩居全國文化企業30強。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參事文史、檔案、地方志等工作持續加強。文化主旋律更加響亮,正能量更加強勁,文化強省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
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落實“六個精準”“五個一批”,堅持“六看六確保”,全面實施脫貧攻堅十大工程,貧困人口從679.1萬人減少到120.2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2.6%下降到2.2%。產業扶貧覆蓋所有貧困村,建成村級光伏電站6317個、戶用31.5萬戶。完成6.3萬貧困人口易地搬遷。 “雨露計劃”和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在校學生資助實現全覆蓋。創造性實施“351”“180”健康脫貧政策,探索出解決因病致貧的有效途徑。我們踐行“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的莊嚴承諾,舉全省之力、匯各方之智,朝著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戰略目標扎實推進、不懈奮斗。
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持續實施民生工程。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提前3年實現全覆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高中階段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高考錄取率連續5年超過全國平均水平,3所高校、13個學科躋身國家 “雙一流”建設,教育信息化走在全國前列。城鎮新增就業335萬人。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新增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190.6萬套,完成農村危房改造75.6萬戶,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實現全覆蓋。健康安徽建設取得明顯進展,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城鄉養老服務體系、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體系不斷完善,分級診療制度覆蓋16個市,建立醫聯體279個,醫共體擴大到66個縣區。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信訪制度和社會矛盾多元化解機制更加完善,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公共安全防控體系全面構建,連續8年進入全國平安建設先進行列。民族宗教、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紅十字等事業不斷發展,氣象、地震、防災減災、援藏援疆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以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為引領,積極支持國防和軍隊改革,大力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國防教育、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和雙擁優撫安置工作進一步加強,駐皖部隊和民兵預備役人員為安徽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作出了重要貢獻。
剛剛過去的2017年,我們以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計劃為總抓手,較好完成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任務。著力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出臺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30條”和支持“三重一創”、科技創新、制造強省、技工大省建設等若干“10條”意見,實施“四送一服”雙千工程。著力下好創新“先手棋”,全力推進“四個一”創新主平臺建設,全面構建技術、平臺、金融、政策四大創新支撐體系,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大氣環境污染監測先進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等啟動建設。著力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成功舉辦“錦繡安徽迎客天下”全球推介、第十屆中博會、中國國際徽商大會、 “四百”對接等重大活動,對外貿易大幅度回升。著力加強重點污染防治,積極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省級環保督察實現全覆蓋,整體環境質量穩中趨好。著力打好脫貧攻堅年度戰役,扎實開展“重精準、補短板、促攻堅”專項整改行動,集中力量攻克深度貧困地區,再戰再捷目標圓滿實現。著力抓好民生工作,居民增收提速,公共服務提質,社會保障提標,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全省生產總值增長 8.5%,財政收入增長 11.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 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 11.9%,進出口總額增長 23.7%,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 8.5%和8.9%,居民消費價格漲幅1.2%,城鎮登記失業率 2.88%,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 5%,實現了經濟穩中有進、結構優化、穩中向好。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