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1-23 16:37
來源:四川省政府
中國固廢網獲悉,近日,《四川省綠色金融發展規劃》印發,以積極構建四川省綠色金融體系,創新綠色金融服務,支持綠色產業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詳情如下: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于印發四川省綠色金融發展規劃的通知
川辦發〔2018〕7號
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有關單位:
《四川省綠色金融發展規劃》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1月18日
四川省綠色金融發展規劃
為貫徹落實中國人民銀行等7部委《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銀發〔2016〕228號)和《中共四川省委關于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四川的決定》(川委發〔2016〕20號),積極構建四川省綠色金融體系,創新綠色金融服務,支持綠色產業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現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決策部署,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金融支持支柱產業綠色改造升級為主線,堅持經濟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相協調,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過程中的決定性作用,深化金融體制機制改革,通過金融組織、融資模式、服務方式和管理制度等創新,積極探索綠色金融發展的有效途徑和方式,引導投資結構調整,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支持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二)基本原則。
1.堅持自愿實施和政府引導相結合。堅持金融機構自愿實施綠色金融標準,履行社會責任,自覺踐行綠色金融理念。政府積極出臺政策激勵措施,提高金融機構開展綠色金融業務積極性。
2.堅持市場機制和激勵機制相結合。堅持市場化運作,確保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注重運用國家貨幣政策工具、財政補貼等激勵措施,支持金融機構發展綠色金融。
3.堅持統籌兼顧和綠色發展相結合。堅持高起點規劃,分步推進四川綠色金融實驗區建設。統籌推進各市(州)聯動發展,既注重發揮成都、德陽、綿陽綠色金融核心區重要作用,也充分發揮其他實驗區的積極推動作用。
(三)總體目標。
以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等多種金融產品創新為主導,以證券市場等多層次資本市場為支撐,以高新產業聚集的成都、德陽、綿陽為綠色金融核心區,以綠色資源豐富的廣元、巴中、阿壩、甘孜、涼山為綠色金融帶,以產業轉型升級任務重的攀枝花、自貢、樂山等為綠色金融點的“一核一帶多點”為空間格局,逐步建立多元化、廣覆蓋的四川省綠色金融創新體系和綠色金融市場體系,在優化產業結構、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地方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發揮顯著作用。
到2020年,綠色信貸占比達到15%,綠色信貸(節能環保和服務項目貸款)年均增速不低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全省綠色企業累計實現債券融資1000億元、股權融資500億元。全省綠色A股上市企業、“新三板”掛牌企業、天府(四川)聯合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累計達到1000家。在全省構建強制性的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與商業性的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相結合、保障較全、運行良好的保險市場機制,投保企業達到600家。逐步提供與環境風險、氣候變化、低碳環保、可持續發展相關的保險產品和服務,有效發揮保險在經濟補償方面的有效作用,支持和促進我省經濟向綠色發展。
二、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
(一)大力發展綠色信貸。
1.完善綠色信貸治理體系。引導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借鑒赤道原則的理念、方法和工具,將綠色信貸和發展規劃緊密結合起來,圍繞“四區八帶多點”空間格局、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促進能源資源節約、加大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力度等戰略,制定綠色信貸目標。推動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負責落實本機構綠色信貸發展戰略,制定中長期和短期發展目標,逐步建立綠色信貸專業化體系。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確定牽頭管理部門和經營機構的職責和權限,制定相應的機制和流程,并定期組織開展檢查和評價。
2.完善綠色信貸管理機制。引導全省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探索設立綠色金融總部或專營機構,其他銀行分支機構要向總部申請設立綠色金融事業部。建立和完善綠色信貸管理制度,開發適合四川省情的綠色信貸新產品,適當下放綠色項目貸款審批權、簡化審批流程。制定綠色信貸行業、企業和項目的準入標準,定期收集、主動跟進綠色項目信息,建立“綠色信貸行業、企業和項目清單”。完善信貸管理系統,將綠色信貸標識嵌入信貸管理系統,完善綠色信貸統計制度,對“綠色信貸行業、企業和項目清單”實行動態管理。
3.實行差異化信貸政策。推動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以綠化全川行動和“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為契機,支持四川先進制造業強省、清潔能源示范省和綠色經濟強省建設,加快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綠色化,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著力培育和增強經濟新動能。加大對節能環保項目、綠色建筑項目、綠色交通項目和綠色消費等的支持力度,大力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電力裝備、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新材料、養老健康等行業發展,積極支持重大技術改造、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助推傳統制造業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在貸款準入環節,嚴格執行“環保一票否決”制度,限制高污染、高耗能等產業行業發展。嚴格執行國家化解過剩產能金融政策,大力推進鋼鐵、煤炭、水泥等產能過剩行業有效去產能。
4.推動綠色融資產品和服務創新。大力推廣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合同環境服務、合同能源管理未來收益權質押貸款、特許經營權質押、排污權抵押貸款、碳排放權融資、節能減排融資等金融工具和服務。開發綠色車貸、綠色儲蓄卡、綠色信用卡等零售類金融產品,積極滿足個人綠色消費需求。創新擔保方式,積極推動應收賬款質押、履約保函、知識產權質押、股權質押以及林權和農村土地“兩權”抵押,推進碳排放權、用能權、排污權等擔保方式創新。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