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1-13 09:06
來源:北京市政府
積極開展農村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區創建,探索農村垃圾分類適宜模式,健全完善農村垃圾分類標準和分類管理制度。優化農村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和轉運站點布局,新建、改擴建一批垃圾樓、中轉站等收集轉運設施,保障農村垃圾分類處理需求。選擇有條件的鄉鎮建設生活垃圾綜合分選線,實現農村垃圾就地減量分類。鼓勵專業運營單位以垃圾分類為重點提供農村環境衛生一體化服務。
五、加大工作保障力度
(一)加強組織領導
建立市生活垃圾分類推進聯席會議制度,負責協調指導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包括:市城市管理委、首都精神文明辦、市發展改革委、市教委、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市規劃國土委、市環保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農委、市商務委、市衛生計生委、市社會辦、市國資委、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園林綠化局、市城管執法局和各區政府。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市城市管理委,辦公室下設綜合協調督考組、重點任務推動組、環衛體制改革組、設施建設推進組、執法保障組等,分別負責協調推動相關具體工作落實。聯席會議設立專家委員會,為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提供咨詢建議。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按照《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治理行動計劃(2017-2020年)》(附后)要求,切實履行職責,制定配套措施,密切協作配合,扎實做好生活垃圾分類各項工作。建立垃圾分類工作綜合考核制度,按規定程序將各區和各有關部門垃圾分類工作情況納入政府績效考核。
各區政府要加強對本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制定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加強督促檢查,并及時向聯席會議辦公室報送工作情況。
(二)強化政策支持
完善“逆向回收快遞包裝”“凈菜半凈菜進城”“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等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措施,積極倡導用餐“光盤行動”。結合生活垃圾年度減量目標,建立區域生活垃圾排放總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全市生活垃圾處理費統籌管理制度,優化現有核算調控平臺功能,調整分類垃圾和混合垃圾的收費價差,建立以減量化、資源化效果為導向的垃圾分類激勵機制。研究建立垃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三個環節之間的利益傳導機制,實現各環節責任主體間的利益制衡和相互監督。加大對再生資源回收的扶持力度,健全完善再生資源回收促進機制,探索搭建再生資源區域物流調控平臺。積極推進環衛體制改革,采取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入競爭機制,不斷提升環衛運營管理水平。修訂完善生活垃圾跨區域處理環境補償制度,降低“鄰避效應”和社會穩定風險。
(三)健全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體系
規范垃圾分類計量統計方法,結合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創建工作,開展垃圾產生量調查和垃圾分類基礎信息普查,夯實垃圾分類信息化、網格化、精細化管理基礎。研究出臺垃圾排放登記技術標準,逐步構建覆蓋垃圾分類全過程的垃圾排放登記管理系統。鼓勵采用“互聯網+”智慧分類模式,倡導應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技術手段,優化垃圾分類流程和運行組織方式,提高垃圾分類管理效能。
(四)廣泛開展社會宣傳動員
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平臺,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廣泛開展垃圾分類公益宣傳,營造有利于垃圾分類工作開展的良好輿論氛圍。健全完善垃圾分類社區宣傳工作機制,引導志愿者、社會組織深入基層社區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指導和培訓等工作,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引導居民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逐步養成主動分類的習慣。加快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基地和垃圾分類示范校園建設,建立健全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制度。
附件: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治理行動計劃(2017-2020年)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10月30日
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治理行動計劃(2017—2020年)
為加快推進本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不斷擴大垃圾分類制度覆蓋范圍,切實提高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水平,特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工作目標
(一)不斷擴大垃圾分類制度覆蓋范圍
在黨政機關率先開展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工作,并逐年擴大強制分類實施范圍,到2020年底,基本實現全市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全覆蓋。開展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創建,2018年示范片區覆蓋率達到30%,2019年達到60%,2020年達到90%。
(二)切實提升垃圾分類減量效果
強化生活垃圾“干濕分開”和資源化利用,促進垃圾減量,緩解處理設施運行壓力。進入垃圾焚燒和填埋處理設施的生活垃圾增速逐年下降,2018年控制在12%左右,2019年控制在8%左右,2020年控制在4%左右。
二、重點任務
(一)推動公共機構實施垃圾強制分類
1.在黨政機關率先開展垃圾強制分類。從黨政機關做起,嚴格落實垃圾強制分類標準要求,對餐廚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等實行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并逐步將垃圾強制分類擴大到其他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各區要落實屬地責任,積極支持駐區中央黨政機關、部隊、市級黨政機關開展垃圾強制分類。
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委、各區政府
協辦單位:市直機關工委、市政務服務辦、市環保局、市教委、市商務委、市衛生計生委、市旅游委、市國資委、市城管執法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
2.加強垃圾強制分類過程管理。垃圾強制分類實施單位作為責任主體,要著重做好分類投放和分類收集環節日常管理工作。各區要指導實施單位結合垃圾產生情況設置垃圾分類容器,協助實施單位與分類收運單位建立工作對接,并做好分類運輸環節的統籌協調。
牽頭單位:各區政府
協辦單位:市城市管理委、市環保局
3.開展垃圾強制分類執法檢查。各區要建立日常執法檢查制度,對拒不分類、混裝混運、無資質收運等行為依法依規進行查處,并在媒體曝光。強化部門聯動,建立健全監督檢查機制,促進管理與執法有效銜接。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