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0-27 09:02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程云
(2)從社會資本方端來說,不少領先的環保企業從過去單一領域發展到多領域的環境綜合服務商,朝著多元化經營、綜合開發的趨勢發展。有些環保龍頭企業同時涉足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危廢處理等領域,已積累不少成熟的項目業績經驗;
(3)如下不少實際落地的捆綁打包的PPP項目,為此類打捆項目提供借鑒。但需要警惕聯合體成員過多、內部關系較為復雜項目,因績效考核、依效付費等可能出現扯皮推諉隱患。
2017年5月,北控水務組成的聯合體中標“包頭市城市水生態提升綜合利用PPP項目”,總投資超過196億元,包括凈水廠、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廠、管網、防洪工程、景觀工程、綠化工程、水系連通工程等內容;
6月,啟迪桑德中標湖南湘西“瀘溪縣污水及垃圾處理環衛一體化PPP項目”,該項目總投資約7.6億元;
8月,綠色動力中標貴州安順“西秀區鄉鎮垃圾收運及污水處理系統、城市道路清掃保潔建設項目(一期)”PPP項目,總投資約3.1億元。
總而言之,不同類型、不同領域的項目能否捆綁,需要看項目之間是否有無關聯、有無綜合能力強的社會投資人參與、項目績效考核及依效付費是否易于操作等因素。
E20執行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財政部、國家發改委PPP雙庫專家薛濤曾撰文指出,至于捆綁打包是否合理,要看打包的必要性,不同要素打包之間的關聯性,尤其是技術集成的必要性,和由此帶來的整體績效考核的可實施性。切不可盲目打包,比如出現不相關的將道路和水環境湊一起是“拉郎配”PPP項目。
相關新聞:薛濤:拉郎配還是集團軍?一則55億環保PPP中標喜報背后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