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0-26 10:19
來源:河南省政府
(二)推進制造升級。以增強制造能力為目標,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協同推進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服務型制造、基礎制造,實現裝備制造能力的全面躍升。
1.推進智能制造。實施智能制造示范應用工程。積極爭取國家各類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及時復制推廣其成熟經驗。以中機六院為龍頭,建設河南省智能制造標準驗證工作平臺,建立“互聯網+智能制造標準驗證”新模式,創建河南省智能制造創新中心。培育一批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提供商。連續4年每年滾動培育10個智能工廠、20個智能車間,推動100家裝備企業實施以“設備換芯”“生產換線”為重點的智能化改造,推動裝備制造業智能化改造走在全省前列。(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委、財政廳)
2.發展綠色制造。大力推廣節能減排新技術,圍繞綠色設計、綠色工藝、綠色供應鏈等關鍵點,實施一批全工藝流程生產線的綠色化改造升級,實現綠色生產。推動機床、工程機械、機械零部件等行業開展再制造服務,鼓勵企業實施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為再制造提供協同管理、資源管理和數據服務,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支持中車洛陽機車有限公司建設國內最大的軌道交通車輛檢修再制造生產基地。(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發展改革委、環保廳)
3.培育服務型制造。引導企業圍繞制造發展工業設計、品牌運作、金融保險、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提高增值服務在價值鏈中的比重,通過整合產業資源、延伸產業鏈條,從以制造為主向“制造+服務”轉變,以銷售產品為主向銷售“產品+服務”轉變,實現從設備供應商向服務供應商的戰略轉型。每年爭創10個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發展改革委)
4.提升基礎制造。實施工業強基工程。堅持市場導向、需求牽引、協同創新、協同制造、優化提升,針對技術基礎薄弱、制造能力滯后的短板,聯合優勢企業和科研院所分領域實施一攬子突破計劃,夯實制造基礎。重點實施盾構機主軸承和減速機關鍵部件國產化工業性試驗平臺、軌道交通車輛軸承國產化、新型功能大顆粒金剛石產業化等項目,力爭每年承擔2項以上國家工業強基項目,提升我省裝備行業基礎制造能力。(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科技廳)
(三)推進品牌升級。以“河南裝備、裝備世界”為目標,牢固樹立“以質取勝”理念,加強裝備制造業質量品牌建設,培育若干國際知名品牌企業,推出一批裝備精品,實現我省裝備品牌影響力的顯著提升。
1.發展高端裝備。實施重大技術裝備創新工程。依托國家和省重點工程,組織開展重大技術裝備聯合體協同開發,突破產業技術瓶頸,開發一批技術水平先進、市場需求潛力大的高端裝備并實現產業化。對新推出的具有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的重大技術裝備創新產品按照有關規定給予激勵。(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發展改革委、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2.推進“機器換人”。開展數控機床、機器人產銷對接系列活動,提升傳統企業制造水平,帶動本土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產業發展,培育本地知名品牌。連續4年實施機器人“十百千”示范應用倍增工程,2017年在機械、汽車等10個重復勞動特征明顯、勞動強度大、有一定危險性的重點領域和10個特色裝備園區,推動200家企業規模化示范應用2000臺以上機器人,力爭2020年機器人示范應用達到2萬臺以上。(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委、財政廳)
3.加強市場推廣。支持企業參加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等國內外高水平展會,依托省內大型綜合展會平臺舉辦裝備專業展,提升我省裝備品牌整體影響力。加強與中央企業合作,利用其重點工程和海內外渠道提高我省裝備的市場占有率。加強政府引導服務,定期舉辦裝備重點領域產銷對接活動,引導各類采購主體采購使用本省裝備,以應用促質量提質、品牌提升。(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委、財政廳、商務廳、省政府國資委)
4.擴大國際合作。支持一拖集團、許繼集團、中信重工、中鐵裝備等有能力的行業龍頭企業建設境外生產基地和工業園區,鼓勵國內相關產業企業入住園區,形成園區內裝備制造業上下游完整產業鏈,充分利用園區的多功能和影響力,建立資源與市場共享、風險共擔的“走出去”聯盟。以“一帶一路”對外承包工程、對外援助項目為突破口,以“工程+裝備+運營”方式,推動電力設備、盾構裝備、礦山裝備等優勢產品參與國際產能合作,提升我省裝備在海外的品牌影響力。(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商務廳、省政府外僑辦)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保障。成立由政府部門、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等人員參加的工作團隊,專職專責推進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工作。各地要落實主體責任,健全工作機制,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實施方案和配套政策,認真抓好落實。省政府每年組織對各地轉型升級進展情況進行考評,對各地、各部門工作情況開展督查。(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牽頭,各有關單位參與落實)
(二)加強政策激勵。落實省支持轉型發展攻堅若干財政政策,統籌用好省級各類資金基金,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設立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子基金。全面落實國家關于重大技術裝備關鍵零部件進口、企業重組改制、高新技術企業、研究開發費用加計扣除、農機購機補貼以及國家和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獎補等各類優惠政策。(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委、地稅局、國稅局)
(三)突出項目支撐。選100個符合轉型升級方向、帶動作用強的重點項目,按照技術轉化類、支撐引領類、承接轉移類等類別,建立轉型升級重點項目庫,分類施策推進項目實施。完善重點項目管理服務機制,明確責任主體和完成時限,加強項目定期監測和跟蹤協調,建立全過程服務鏈條,發揮全方位保障效應,確保項目如期落地建成、投產達效。(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發展改革委)
(四)推進試點示范。從地區和園區兩個層面開展裝備制造業轉型發展試點示范工作。地區層面選擇傳統產業基礎好、轉型發展任務重、地方措施力度大的省轄市、縣(市、區),建設省裝備制造轉型發展示范區。園區層面選擇若干特色裝備產業集聚區,建設轉型升級示范園。各試點地區(園區)要對標國際、國內先進產業集群,先行先試,為全省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積累經驗、探索路徑、提供模式。省財政轉型發展資金對試點地區(園區)給予優先支持。(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委、財政廳)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