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0-26 09:55
來源:河北省住建廳
根據本地處理能力加快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大力推廣垃圾焚燒處理技術,減少原生生活垃圾填埋量。鼓勵垃圾焚燒廠與垃圾衛生填埋場配合使用,衛生填埋場從原生垃圾填埋向殘渣填埋或應急處理發展。科學布局區域內餐廚垃圾處理設施,推進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能力建設。到2020年,設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占比達到50%以上,設區市基本建立餐廚廢棄物回收和再生利用體系。
(十二)提升園林綠化建設水平。繼續推進園林城市創建,全省形成國家生態園林城、省級生態園林城、國家園林城和省級園林城梯次推進的新格局。高標準推進省園博會建設,帶動城市園林綠化行業發展。石家莊、唐山、雄安新區等有條件的城市或新區,積極承辦國家園博會。
優化綠地系統布局,完善綠地系統功能。加快綠地系統規劃編制,科學布局綠心、綠楔、綠環、綠廊等結構性綠地,合理設置各類綠地及園林綠化設施。增加城市綠量,改造提升存量綠地,按照“300米見綠、500米見園”要求,構建布局合理、覆蓋廣泛、大中小結合的公園體系。加快省級園林式單位、居住區(小區)、街道和星級公園創建步伐,不斷提升綠地品質,推進城市園林綠化從單一功能向生態、景觀、游憩、文化傳承、科教、防災等多種復合功能協調發展。開展古樹名木保護工程,加強生物多樣化保護,推廣應用鄉土及本地適生植物,保護古樹名木資源。
統籌區域城鄉生態空間,推進城鄉一體的綠地系統建設。積極推進環城綠帶、區域綠道、生態廊道及城市綠廊等結構性綠道、綠廊、綠楔建設,構建城鄉綠道網路體系。推進郊野公園、水系濕地、森林公園建設,并與城市環城綠帶有機融合,提升城鄉郊野游憩功能。
(十三)全面實施城市生態修復。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修復規劃,有計劃有步驟地生態化修復和保護被破壞的山體、河流、濕地、植被,恢復山水林田湖生態系統的自然性和完整性,再現綠水青山。加強城市山體自然風貌保護,保護山體原有植被,種植鄉土適生植物,重建植被群落,因地制宜建設一批山體公園。開展“綠色項鏈”工程,利用城市周邊閑置土地和荒山坡地等,謀劃建設百米以上寬度的環城林帶。加強城市水系自然形態保護,恢復和保持河湖水系的自然連通和流動性,重塑自然岸線,增強水體自凈能力。避免盲目截彎取直,禁止明河改暗渠、填湖造地、違法取砂等破壞行為。對工業廢棄地、采礦廢棄地、垃圾填埋場等各類城市污染廢棄地進行生態修復,恢復植被,提升廢棄地利用價值。
(十四)推進雄安新區市政設施建設。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推進雄安新區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因地制宜、分區施策,大力開展白洋淀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全面排查新區范圍內黑臭水體,制定整治修復方案,2018年底前黑臭水體全部消除。推進城鎮及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重點實施保定市銀定莊和魯崗兩個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到2020年底,出水達到地表水Ⅳ類標準。推動垃圾分類制度的建設,逐步實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建立“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的城鄉一體化生活垃圾集中處理體系。啟動規劃區內現有生活垃圾填埋場的封場、搬遷及修復工作,有序推動大型中轉站和環境生態園的實施,重點建設園內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廠,在商業及醫院等人員聚集區有條件的建立真空管道垃圾收集系統。
合理布局管廊規模和建設時序,有序推進綜合管廊建設,打造國際一流、綠色低碳、系統高效的智慧管廊。將海綿城市建設理念融入新區建設的全過程,以生態保護為本,堅持灰綠設施相結合,促進水體自然循環,將新區建設成為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成為國家海綿城市示范新區。建設以城市公共交通為主,與固安至新區至保定城際、北京至新區至石家莊城際、京九高鐵、京安高速公路及周邊機場和干線公路網銜接的集疏高效、服務便捷的新區綜合交通系統。
(十五)推進市政設施智慧化發展。實施“互聯網+”市政基礎設施計劃,加強通信光纜、局房、基站等信息通信設施建設,促進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與市政基礎設施的深度融合。發展智慧道路,建立道路設施與通行主體之間信息交互機制;發展智慧照明,實現對路燈的亮度自動調節、遠程照明控制、故障主動報警等功能;發展智慧水務,構建覆蓋供排水全過程,保證供水質量安全的智能供排水和污水處理系統;發展智慧管網,實現地下管網管理信息化和運行智能化;發展智慧環衛,建立環衛車輛清轉運實時監控、環衛智能稱重、分類垃圾在線計量監控系統;發展智慧能源,對能源供需和季節性調峰實施精細化控制;發展智慧園林,實現園林綠化監測、管控與服務智能化。加強各類市政設施管理數字化平臺建設和功能整合,建設綜合性城市運行管理數據庫,實現多源信息整合和共享。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城市人民政府是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的責任主體。要充分認識城市市政基礎設施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城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納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明確部門責任。要依據《全國城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以及我省已出臺的綜合交通、軌道交通、供水、排水、天然氣、供熱、可再生能源、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行業“十三五”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和要求,盡快編制和完善本地城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按年度分解各行業指標,制定年度實施計劃和投融資方案,落實建設項目和推進措施,確保項目落實到位。
(二)保障資金投入。各市人民政府要把加強和改善城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重點工作,確保必要投入。重點加大對城市內澇、交通擁堵、水體黑臭、垃圾圍城等城市短板和海綿城市、綜合管廊等市政基礎設施的投資。大力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有序參與城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和服務。建立健全公用事業和公益性服務財政投入與價格調整相協調機制,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為符合條件的PPP項目提供融資支持和擔保創新類貸款業務,拓寬PPP項目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企業債劵、短期融資劵、中期票據、資產支持票據、項目收益票據等非金融債務融資工具,拓寬市場化資金來源。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