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0-25 09:29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趙喜亮、洪翩翩
31.《關于同意開展環保服務業試點的通知》(環辦函[2014]377號)
關鍵詞:環保服務業
自2011年官方首次明確提出合同環境服務概念以來,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環境績效合同服務在環境治理尤其黑臭水體治理落地的主要推動者之一,E20研究院在承接環保部相關課題的基礎上,于2015年實地考察了那考河,2016年初組織召開了第60期戰略沙龍《PPP背景下水環境綜合整治痛點及合同范本探討》,在2016(第十四屆)水業戰略論壇上發布了《環境績效服務合同參考文本及編制指南1.0版本》,在課題中研究了該項目的探索性的經驗,并予以推廣。
政府部門在不斷推動合同環境服務的發展進行政策設計,2014年4月4日,環保部發布《關于同意開展環保服務業試點的通知》,其中包含有19家環保服務業試點單位。重點突出以環保效果為導向的環保綜合服務,促進環保產業與環保效果、環保質量緊密掛鉤,這將有利于加強環境保護部對于環保產業的話語權。同年5月,環保部組織制定的《環保服務業試點工作管理辦法(試行)》出臺,規范環保服務業試點工作的開展,環境服務業正逐漸步入正軌。
五、投融資政策
創新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環節是投融資體制的改革。目前,我國投融資體制仍以國有經濟導向為主,與當前經濟增長格局不匹配。為破除行業壟斷和市場壁壘,建立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營造平等的投資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中央政府提出一系列創新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改革措施。
為配合《預算法》的實施,2014年多項涉及地方融資和預算管理的文件出臺,包括國務院63號文、國務院60號文、國務院43號文、財政部76號文及國家發改委、財政部雙雙發力的PPP和特許經營等多項政策組合推出,宣告傳統模式的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模式宣告終結,同時土地財政也將逐步轉型,地方政府的“資產負債表”面臨更新換代,地方財政不再是城投公司融資的“忠實背書”,政府投資方面的增量以及城投資產整合后的存量中,有很大比例是環境資產,其中將有相當比例轉而通過PPP和混合所有制的方式引入社會資本來盤活,為地方政府融資開辟新的可持續通道,也由此打破多年來飽受詬病的社會資本融通不暢的關節,同時通過引入市場機制提高政府投資建設及國有資產運營的效率。
而與之呼應的是一系列相關資本市場政策的改革。伴隨著資本市場對包含市政基礎設施部分在內的環保產業的追捧,中國的環保公司已到了扎堆上市時期,而新三板的開放為環保企業占有典型多數的中小企業的股權融資、并購和未來注冊制項下轉板上市提供了契機。同時,在產業基金和PPP項目融資模式的帶動下,包含社保資金、保險資金等低成本資金在內的追求低風險的資金,必將大體量進入市政基礎建設和環境領域,《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會形成強有力的政策驅動。
32.《國務院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國發〔2014〕60號)
關鍵詞:社會投資
2014年11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部署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發展潛力,穩定有效投資,加強薄弱環節建設,增加公共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調結構、補短板、惠民生。
《指導意見》提出,為充分調動社會投資積極性,切實發揮好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要進一步打破行業壟斷和市場壁壘,切實降低準入門檻,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營造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的投資環境。
《指導意見》針對公共服務、資源環境、生態建設、基礎設施等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提出了進一步放開市場準入、創新投資運營機制、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完善價格形成機制等方面的創新措施。
相關熱文鏈接:
33.《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國發〔2014〕43號)
關鍵詞:地方政府債務
2014年10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這是繼2010年6月13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后,中央政府為規范管理地方政府債務第二次發布的較為完整的制度框架文件。將促進地方金融改革,直接影響到地方融資平臺發展。此次《意見》試圖逐步劃清政府與企業界限,明確了地方政府職能將聚焦于公益性事業發展,非公益的商業融資需求將交與市場主體。這將進一步強化政府對環境服務的專業化需求,并利好PPP模式發展。
34.《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意見>》(2016年7月5日)
2016年7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意見》,確立了投融資體制發展的總體框架。確立企業投資主體地位:強調“投資核準”范圍最小化,讓市場決定投什么;建立“聯審機制”:探索多評合一、統一評審的新模式,在PPP應用領域也要建立聯審機制;資產證券化:試點金融機構持有企業股權,加快直接融資市場發展,大力發展直接投資;放寬境外融資: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更好的利用境內外兩種資源;產業引導基金: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產業基金,將成為地方融資的重要模式之一。
35.《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銀發〔2016〕228號)
2016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環境保護部、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印發了《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強調,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主要目的是動員和激勵更多社會資本投入到綠色產業,同時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資。構建綠色金融體系,不僅有助于加快我國經濟向綠色化轉型,也有利于促進環保、新能源、節能等領域的技術進步,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經濟增長潛力。《指導意見》提出了支持和鼓勵綠色投融資的一系列激勵措施,包括通過再貸款、專業化擔保機制、綠色信貸支持項目財政貼息、設立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等措施支持綠色金融發展。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