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3-02 13:46
來源:中國固廢網
渣土問題是城市管理的共通難題,只要城市在建設,渣土問題必然緊隨其后。渣土車從工地出場,運輸至各個歸集點,到最后利用或消納,一路上可謂隱患多多,“定時炸彈”多多。無論是管理者、市民,都對這個“馬路殺手”頭疼不已。
美麗的古城蘇州,城市建設有講究,渣土管理也有一套。近年來,蘇州城市建設和地鐵修建工作如火如荼,但是無論在主城區還是郊區,都難覓渣土車的身影。即使偶爾駛過一輛,也是密閉性良好、行駛穩健的,同無數私家車一道匯入長長的車流中,引不起周圍人的多一絲關注。
蘇州的渣土車,也像蘇州的城市一樣,格外“溫柔”。
蘇州是如何馴服渣土車這個“馬路殺手”的?帶著好奇,我們去一探究竟。
一.渣土通病治理是一場LONG LONG JOURNEY
1.基礎建設是重要保障
2005年,蘇州市頒布了《蘇州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辦法》。據統計,蘇州在建工地超過1萬個,總建筑面積超過1.6億平方米,每年生產的建筑垃圾達500萬噸。面對大量的建筑垃圾,蘇州市區開辟了6個區級建筑垃圾臨時歸集點,總面積達60多萬平方米,配備1座建筑垃圾處置終端。
2.專項整治有效打擊違規行為
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如何管理日益增長的建筑廢棄物,已成為蘇州城市管理的重要課題。以2013年度為例,蘇州市、區城管執法隊伍共組織開展工地渣土專項整治290多次,其中聯合整治24次,共出動執法人員1780多人,執法車輛 480多臺次,查處涉嫌存在違規行為的施工工地235處,證據先行保存證照38本,暫扣涉嫌違法車輛近40臺,教育糾處185起,立案查處219起,罰款合計438500元。
經驗總結:傳統管理模式“疲于奔命”。
建筑垃圾問題日益成為新的“城市病”,面對日益增長的建筑垃圾,傳統管理模式顯得力不從心。
牽頭單位、成員部門責任不明確,部分城市審批發證的部門是市渣土辦,而對車輛行駛管理的是城管,職責劃分模糊。一旦渣土車發生問題,誰來負責,誰來管理,在這個問題上,部門之間還沒厘清,很容易發生互相扯皮、誰都不負責的情況。
渣土管理的制度真空也是一大弊病,多數城市渣土管理仍處在靠突擊整治的層面,缺少長效化、常態化行之有效的管理和執法機制,沒有管理辦法的統一規范和保障,就沒辦法從根本上形成有效的管理機制。
與此同時,渣土管理存在點多、線長、面廣、隱蔽性高等特點,如何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最大程度減少違規行為發生成了渣土主管部門面臨的重要課題。然而,面對成倍增長的建筑渣土和管理難點,傳統管理模式顯得“疲于奔命”,既無法做到管理全覆蓋,也無法從本質入手,直擊渣土問題的痛點。蘇州渣土管理在“一對多”、管理手段相對落后的情況下,陷入“瓶頸”。
二.突破瓶頸:管理、制度與手段三管齊下
措施一:機構建設打頭陣——成立蘇州市建筑垃圾管理辦公室
2014年,成立蘇州市建筑垃圾管理辦公室,將渣土管理工作單獨“拎出來”。蘇州市渣土辦負責全市建筑垃圾產生、運輸、歸集的統一管理,主要內容包括渣土消納申報管理、運輸車輛管理、渣土歸集點管理,以及渣土綜合利用和建筑垃圾綜合處置的管理。在市政府及各相關部門的領導下,渣土辦緊密圍繞渣土管理工作,堅持“強化措施、完善制度、鞏固成果、提高水平”的工作方針,不斷鞏固渣土管理基礎工作,不斷完善管理措施,逐步深入規范化建設。
措施二:管理標準跟上來——出臺《蘇州市區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管理工作實施方案 》
2014年9月份,蘇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出臺了市區渣土管理工作實施方案,全稱為《蘇州市區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管理工作實施方案 》。
方案是在充分調研和借鑒外地管理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蘇州市實際制定的,明確了蘇州市渣土管理的工作目標、主要任務、主要措施,為蘇州市渣土管理提供了頂層設計,使渣土管理有據可循、有法可依、有責可究。
三.以信息化為落腳點——建立蘇州市建筑垃圾智能化監管平臺
蘇州是全國第一個建設環衛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城市,借助信息化平臺的應用,城市環境衛生水平煥然一新。2014年,依托牢固的環衛信息化基礎,蘇州又先人一步,聯合蘇州市伏泰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渣土信息化管理提上日程,順利建成建筑垃圾全過程監管、執法、考核評價及輔助管理的通用業務體系。
在蘇州,信息化遠程監管代替了傳統的人工現場巡檢,一輛渣土車從出工地到進處置廠,它的一舉一動都在管理人員的電腦上實時播放。
(1)基礎設施數據庫,統一維護、查詢、管理。建立基礎設施管理數據庫,將工地、企業、車輛、歸集點、終端等詳細信息分門別類錄入其中,實現對基本信息的統一維護、查詢和日常管理。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