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9-11 09:33
來源:財政部PPP中心、道PPP
作者:薛濤、湯明旺
地方PPP項目推出的先后順序,其實應與地方財力、各種項目投入產出、地方債務等綜合考慮,進行更系統的謀劃。比如,美國很多地方政府制定跨年度的資本改善計劃(Capital Improvement Program,CIP),統籌本區域各類項目的資金來源、支出、償還和中長期發展規劃,確保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保障項目的資金來源和投資績效,并由此更有效地管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類似地,國內有些城市開始編制投融資規劃,明確未來中長期(5到10年)重大投資項目清單、投資規模、資金需求和政府債務規模等,設計城市資金信用、債務平衡和投融資為一體的實施方案,并特別對各領域PPP項目按照輕重緩急進行合理設計、有序安排。這種方法一方面解決地方規劃落地、項目對接以及政府和市場銜接問題,另一方面可解決政府和社會資本之間的信用問題,促進雙方伙伴關系得以建立、并可持續。從與現有政策的結合來看,也可與國家提出的建立中長期財政規劃和預算框架進行銜接,對今后一段時期的政府財力作出理性的統籌、中長期的安排。
結語
有些地方違規舉債屢禁不止,地方債券通道有限,PPP的10%紅線亦成為關注點。本質上,除了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地方債務沖動的根源依然是中央和地方事權財權匹配不夠、城鎮化階段地方融資需求依然高漲兩個因素。舉個例子,一個“水十條”項下,僅僅黑臭水體治理,根據E20研究院的測算,就需要地方政府投入4萬億元左右,因此出現了某市城區水系綜合整治(含黑臭水體治理)PPP項目百億大標(三標段合計投資額超過140億元),甚至一標可能占滿“10%”財政能力承受空間的情況。
總而言之,如果不從頂層設計高度在央地財權事權再分配和理順公共服務價格體系兩個方面同時著手規范地方政府融資行為,“大禹治水”的成功不會到來。
本文作者:
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
E20PPP中心總監湯明旺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