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9-04 10:43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洪翩翩
在啟迪桑德舉辦的“2017投資者溝通會”上,文一波再次“破局”宣言,“即便威立雅的確是一家非常優秀的大型固廢企業,但它卻并不是啟迪桑德追求的目標。未來,啟迪桑德要構建基于環保的萬物互聯,成為環保界的阿里騰訊”。會上,文一波表示,經過三年探索,蛻變中的啟迪桑德已經基本完成全產業鏈布局,即將“進入又一輪的高速增長期”,夢想正在照進現實。
中國何時會有威立雅?誰又將成為中國的威立雅?這一足以令環保產業沸騰的話題在啟迪桑德董事長文一波看來,卻透著幾分冷淡,因為他另有所想。8月30日下午,在啟迪桑德舉辦的“2017投資者溝通會”上,文一波再次“破局”宣言,“即便威立雅的確是一家非常優秀的大型固廢企業,但它卻并不是啟迪桑德追求的目標。未來,啟迪桑德要構建基于環保的萬物互聯,成為環保界的阿里騰訊”。會上,文一波表示,經過三年探索,蛻變中的啟迪桑德已經基本完成全產業鏈布局,即將“進入又一輪的高速增長期”,夢想正在照進現實。
會議現場
天上有云 地上有網
文一波曾多次表示,做環衛不是啟迪桑德的終點,基于大數據而形成“云”或者“網”也不是,甚至,環保也不是。“未來,啟迪桑德將成為以信息化、智能化、互聯網化的環衛運營為基礎,提供再生資源、垃圾分類、綜合社區服務、供應鏈服務的五位一體城市綜合服務商”,可見,啟迪桑德的雄心在此。本次溝通會上,文一波詳述了這一宏圖偉業。
啟迪桑德董事長文一波發布公司未來戰略及發展方向
夢想照亮現實的第一縷陽光,是基于兩網融合的萬物互聯。文一波表示,目前,以環衛為入口,通過打通環衛、廢品回收、垃圾分類、快遞物流、綠化、社區服務等環節,啟迪桑德已經實現了環衛一體化+再生資源利用的兩網融合:線上,可通過環衛云、易再生O2O平臺、好嘞APP、公眾號等入口,實現訂單、數據的全過程管理,提供在線交易、金融、物流等服務;線下,同時配備環衛工人、環衛車輛、中轉站、終端處置等環節,多業協同,彼此融合。通過互聯網、物聯網,啟迪桑德在編制一張試圖打通整個固廢產業鏈條,并最終通向智慧城市管理的大“網”。
這張大“網”的編織,落到具體業務上,啟迪桑德采取了點面結合模式,打通產業鏈前端到末端。以垃圾回收業務為例,前端,公司以好嘞亭等進行前端布點,打入社區,再基于大數據平臺,將垃圾分為可回收與不可回收兩大類,然后各自有針對性地建立相關環節和運維系統,最終指向產業末端。除此之外,從啟迪桑德的橫向業務協同來看,啟迪桑德還完成了環保網、車聯網、新能源網三網融合的探索,旗下各業務平臺均可在云體系下進行全面的協同與合作,實現資源共享、人員共享、信息共享。
會上,文一波公布了一組數據:啟迪桑德線上入口的平均日訪問量達到10萬人次,月均交易額6億元。再生資源網絡上,啟迪桑德已擁有電子拆解企業11家,年拆解量2020萬臺,再生資源園區5家,入駐企業350余家,廢塑料處理量為100萬噸/年,非金屬處理量為20萬噸/年,廢電器處理達20萬臺/年。而在環衛市場上,啟迪桑德已擁有大小作業車輛2萬量,垃圾桶40余萬個,公廁2027座,在全國有278個環衛項目,4.3億平方米/日的清掃面積,1.6萬噸/日的垃圾清運量,服務居民達6000萬人。可見,萬物互聯的模式已初具規模。
“三年,我們的環衛工人數量已達到6萬,今年底將突破10萬,基于互聯網、物聯網的兩網融合,我們的人工管理成本從最初的50%,降到現在的5%,到2020年,爭取減少到3%。”文一波表示,這一模式改變了環衛和再生領域在風險管控、成本控制上的諸多痛點。
到得早還要站得高,創新散發獨特魅力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盛行,將互聯網、物聯網技術與環保業務嫁接的探索并不少見,但是像啟迪桑德這樣敢編織一張基于環保、萬物互聯大“網”的企業,鳳毛麟角。
“將環衛與再生互聯,不僅僅需要技術創新,也不是一個簡單的商業模式創新。我們希望通過我們過去這么長時間的布局,做高這一模式的準入門檻,形成更強的核心競爭力和持久的利潤增長點。”文一波表示,生態化、盈利和抗風險能力、戰略協同效應、規模效應、成本優勢,信息傳遞順暢,行業領導力和產業優勢,啟迪桑德所具備的這些優勢加在一起,并不是那些試圖模仿的企業可以輕易復制的。“我始終認為那些模仿的企業只是看到了啟迪桑德的皮毛”文一波對此信心滿滿。
商業模式及戰略路徑的創新,是市場驅使的結果,啟迪桑德走在前列,與此同時,技術創新也是公司始終不敢松手的“命門”。
近年來,在鞏固原有業務技術的同時,不斷創新理念,打造核心技術。已形成基于互聯網、物聯網與人工智能的云平臺技術,可從根本上簡化和保障垃圾分類效果的生活垃圾高壓擠壓干濕分離技術,以及可真正達到資源化、減量化的城市有機垃圾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技術等。
其中,通過前端的垃圾分類通過干濕分離技術處理后的干垃圾含水率低(<30%),體積小,便于長久存儲和遠距運輸;熱值>2000大卡/公斤,適合焚燒或熱解氣化處理;濕垃圾含水率可降至65~80%,保留原生垃圾中絕大部分可生物降解成分,適合干式厭氧發酵技術處理。而城市有機垃圾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技術則具有同時解決多種有機垃圾;避免多個單一原料項目立項和選址難題;節約土地資源、縮短建設周期、節省投資,降低成本;原料多元化,運行穩定,且易于實現規模效益等優點。
“這些核心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不僅是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的有力保障,而且為推動產業進步升級提供了助力。”文一波說。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