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8-28 10:27
來源:深氧環保
很多年輕人都經歷過這樣的一個周末:
周六晨起之后已經到了快十二點,
醒來之后躺在床上打開外賣APP,
看看有沒有什么對胃口的外賣,
然后下單,等待外賣。
趕上天氣炎熱的周日,
想到周一還要上班,
甚至整天不出門,
在家依靠APP就解決了兩頓吃飯的問題。
這些外賣,它們經過選材,制作,打包,派送之后來到你的手上,吃完等到想起來收拾的時候,幾個塑料盒,幾個塑料袋,還有一次性筷子,吸管,可能還有飯后煙的煙蒂,連同吃剩下的一起扔在小區樓下的垃圾桶里。
其實你可能并沒有覺得這一系列操作有什么問題,但是它確確實實存在著非常嚴重的問題。
根據第三方研究機構艾瑞發布的《2017中國本地生活O2O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本地生活服務O2O形成了到家、到店兩大模式,并且行業整體交易規模接近7000億。
外賣類APP“餓了么”近期也發布了中國外賣大數據,顯示中國市場用戶規模達到6億, 2016年在線外賣用戶消費頻次每周消費3次以上的用戶占比高達63.3%,外賣就餐成為常規方式。
換句話說,按照這個消費方式,
每周最少有4億份外賣飛馳在中國的大街小巷。
至少產生4億個一次性打包盒和4億個塑料袋,
以及4億份一次性餐具的廢棄。
當然這些問題并不是僅僅因為你,
還有垃圾分類處理廠商。
一個塑料袋的平均使用時間25分鐘。
以外賣為例,它所承擔的使命
大致就是從派送中的十幾分鐘時間
保證你的外賣不會和別人的混淆。
但是每一個塑料袋的降解至少需要470年。
每年約有800萬噸的塑料傾倒入海洋,
中國的塑料傾倒量大致占到1/3,
位居全世界第一。
按照這個發展速度,
到2025年,
海洋里每一條海魚(按一條1千克來計算)
就有330克塑料縈繞在它生活的海域。
而到2050年,
塑料的重量將會超過這些海魚自身的重量。
然而大部分人的反應可能是,
“幸好我不是那些海洋里可憐的魚”
或者
“哦,然后呢?這跟我有什么關系?”
那我們就說說然后。
然后這些塑料垃圾
都以無形的形式流回你的食物鏈。
它可能會危害你的健康。
科學家們將這種物質稱為“塑料微粒”。
2015年10月29日,美國權威科普雜志《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 發布了一份關于中國食鹽的調查報告,報告中顯示,從中國各地所購的15個品牌的普通食鹽中,都發現了用于生產塑料瓶的聚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以及玻璃紙和其他多種塑料。海鹽被塑料污染的程度最高。每磅(453g)中所含的塑料顆粒高達1200余粒。鹽礦食鹽的塑料微粒雖相對略低,但也達800粒。
塑料微粒 (microbeads)的直徑一般小于2毫米,
肉眼不太容易看見。
在加利福尼亞和印度尼西亞的魚類市場中,
1/4魚類的小腸中含有塑料粒子。
這種“塑料微粒”從何而來?
塑料微粒的一個重要的來源是人們日常所用的個人護理用品,如磨砂潔面乳,沐浴乳、牙膏和化妝品等。另一個來源是滌綸(聚酯)、錦綸(尼龍,或者聚酰胺)、丙綸、氯綸、氨綸(萊卡)、維綸等人造纖維織物。
換句話說,你穿的帶有彈性,雪紡,化纖面料的衣服,在經過水洗之后,它在水中的塑料微粒經過水循環系統流入江河湖海,這些塑料微粒會吸收海洋內的有毒污染物(例如不易降解的多氯聯二苯等),又由于它們的形態和魚卵極為相似,易被其他魚類誤食。最終海魚又經過捕撈回到人類的餐桌,順利實現食物鏈系統循環。
但是這種統計結果,
我們很難質化它的存在,
因為在目前我們生活的復雜的生活環境中,
醫學上還沒有辦法解釋
各類的病變究竟是因為何種原因。
塑料微粒直徑較小,可進入組織細胞,蓄積在肝臟中,引起炎癥反應、造成慢性沉積中毒。還有可能進入血液,當達到一定濃度時,影響我們的內分泌系統。
用一種有趣的說法是,
每天的你在吃東西的時候,
都處于一個薛定諤的狀態。
你可能吃下的含有的塑料,
又可能沒有,
但是這可能需要在你生病的那一天才算打開了箱子。
這一切都十分聳人聽聞,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