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7-19 15:22
來源:環保部
第二十一條 對環境保護稅法所附《禽畜養殖業、小型企業和第三產業水污染物當量值》中未列明的畜禽種類,其應稅污染物排放量的計算方法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確定,并向社會公布。
第三章 稅收減免
第二十二條 環境保護稅法第十二條第一項所稱規?;B殖,是指具有一定規模并直接向環境排放應稅污染物的畜禽養殖活動。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的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
規?;笄蒺B殖場產生的畜禽養殖廢棄物在符合國家和地方環境保護標準的設施、場所貯存,并采取糞肥還田、制取沼氣、制造有機肥等方式進行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屬于環境保護稅法第十二條第四項規定的免征環境保護稅的情形。
第二十三條 環境保護稅法第十三條所稱應稅大氣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濃度值,是指當月自動監測的應稅大氣污染物小時均值再平均所得數值或者應稅水污染物日均值再平均所得數值,以及當月監測機構每次監測的應稅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濃度值。
依照環境保護稅法第十三條的規定減征環境保護稅,納稅人當月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的濃度小時均值或者應稅水污染物的濃度日均值,不得超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排放標準;持有排污許可證的納稅人,其當月排放的應稅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還不得超過排污許可證規定的排放限值。
第二十四條 依照環境保護稅法第十三條的規定減征環境保護稅,應當按照每一排放口的不同應稅污染物分別計算。
第四章 征收管理
第二十五條 環境保護稅由地方稅務機關征收。地方稅務機關履行受理納稅申報、比對涉稅信息、組織稅款入庫等職責。
第二十六條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依法制定和完善污染物監測規范,加強應稅污染物排放的監測管理。
第二十七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環境保護稅征收管理工作的領導,建立稅務機關與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協作配合工作機制,協調環境保護稅涉稅信息共享平臺運行維護等事項。
第二十八條 國務院稅務、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建立全國統一的環境保護稅涉稅信息共享平臺,制定涉稅信息共享平臺技術標準,明確數據采集、存儲、傳輸、查詢和使用規范。
地方稅務機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遵守涉稅信息共享平臺技術標準和規范,實現涉稅信息互聯互通,滿足環境保護稅征收管理要求。
第二十九條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通過涉稅信息共享平臺,向稅務機關傳遞在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中獲取的下列信息:
(一)排污單位名稱和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污染物排放口、排放污染物種類等基本信息;
(二)納稅人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濃度值等監測結果;
(三)對納稅人的納稅申報數據資料異常或者納稅人未按照規定期限辦理納稅申報的復核意見;
(四)納稅人環境違法排放行為處理處罰信息;
(五)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與稅務機關商定傳遞的其他涉稅信息。
第三十條 稅務機關應當通過涉稅信息共享平臺,向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傳遞在環境保護稅征收管理中獲取的下列信息:
(一)納稅人申報的單位基本信息,排放應稅污染物的種類和數量、排放方式及去向,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的濃度值,適用的排污系數或者物料衡算方法;
(二)納稅人申報的固體廢物產生量、綜合利用量、貯存量、處置量以及相關證明材料;
(三)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額、減免稅額、入庫稅款、欠繳稅款等;
(四)納稅人的納稅申報數據資料異?;蛘呒{稅人未按照規定期限辦理納稅申報等風險疑點信息;
(五)納稅人涉稅違法行為處理信息;
(六)稅務機關與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商定傳遞的其他涉稅信息。
第三十一條 環境保護稅法第十七條所稱應稅污染物排放地,是指應稅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排放口所在地、固體廢物產生地、工業噪聲產生地。
納稅人的應稅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排放口與生產經營地位于不同省級行政區的,由生產經營地稅務機關管轄。
稅務機關對納稅人跨區域排放污染物的稅收管轄有爭議的,由爭議各方依照有利于征收管理的原則逐級協商解決;不能協商一致的,報請共同的上級稅務機關決定。
第三十二條 主管稅務機關應當依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傳遞的排污單位信息進行納稅人識別。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傳遞的信息中無對應納稅人信息的,主管稅務機關應當在納稅人首次辦理環境保護稅的納稅申報時進行納稅人識別,同時將相關信息傳遞給環境保護主管部門。
第三十三條 各級稅務機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納稅人的輔導培訓,做好納稅咨詢服務工作。
第三十四條 依照環境保護稅法第十條第三項的規定計算應稅污染物排放量的,納稅人應當在首次申報納稅時,按照下列要求填報其適用的排污系數、物料衡算方法:
(一)持有排污許可證的納稅人,按照適用的相關排污許可技術規范填報;
(二)未持有排污許可證的納稅人,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制定的排污系數、物料衡算方法填報。
納稅人變更適用的排污系數、物料衡算方法的,應當在申報納稅時向稅務機關提交變更說明和相關材料。
第三十五條 納稅人申報固體廢物產生量、綜合利用量、貯存量和處置量時,應當提供相應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轉移聯單、利用處置委托合同、受委托方資質證明、管理臺賬以及主管稅務機關要求提供的其他資料。
第三十六條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發現納稅人申報的應稅污染物排放信息以及適用的排污系數、物料衡算方法不符合相關規范的,應當通知稅務機關處理。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