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5-26 10:05
來源:環保部、河北省政府
(十八)加快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實施河北省露天礦山污染深度整治專項行動,明確責任和時間節點,責任到人、任務到人、時間到天。加大督導力度,組成督導組,開展有針對性地現場督導,協助地方政府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研究完善有關政策制度,建立長效機制。對未完成任務的市、縣,逐一列出清單進行約談,提出明確的完成時限等要求。
進展情況:積極推進露天礦山污染深度整治,目前,應取締關閉的161個礦山已關閉159個,完成98.8%;應修復綠化197個礦山跡地已竣工173個,完成88%。應停產整治的1720個礦山,做到了應停盡停,已關閉65個,整治后驗收達標的295個,正在整治的1006個。
(十九)深入開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試點范圍擴大到115個縣(市、區),覆蓋全省重點超采區。制定關停井行動方案,開展農業灌溉機井和城市自備井關停工作,確保按時完成任務。依據《河北省地下水壓采效果評估辦法》,落實第三方壓采評估機制,真實、客觀反映各試點市、縣地下水壓采效果。全面推進農業水價和水權制度改革,建立水權水市場,充分發揮市場配置水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完善地下水位動態監測體系,啟動水資源稅試點工作。
進展情況:開展機井關停行動,2016年7月省水利廳對南水北調受水區城市自備井關停工作進行了協調調度,制定了《河北省城鎮自備井關停技術要求》,指導地下水開采封存、填埋工作;2016年9月,在完成關停井數量核查、關停資金測算、關停經費撥付的基礎上,按照技術要求啟動了城市自備井關停行動,印發了《河北省南水北調受水區自備井關停工作方案》,具備關停條件的已實現全部關停,累計關停城市自備井705眼。在南水北調引江水源實現切換后,全面完成關停任務。同時,積極推進農業灌溉井關停工作,印發了《關于做好地下水超采區農業灌溉井封存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快灌溉井關停工作,截至11月底,關停農業灌溉機井4190眼,全面完成任務。做好壓采效果評估和考核,依據《河北省地下水壓采效果評估辦法》,省水利廳落實了第三方壓采評估機制,2016年7月份委托中國水利電利科學研究院和河北工程大學完成了試點市、縣2014年壓采效果和2015年壓采能力評估工作,形成了評估工作報告,真實、客觀反映地下水壓采效果。8月,成立考核組,分別對2016年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市試點石家莊、邢臺、邯鄲、滄州、衡水市和辛集市進行了省級考核。完善地下水監控體系,完成了1970處地下水監測站建設任務,建成了省級信息接收平臺,開展2001年至2015年地下水監測信息錄入和核對工作,完成了監測站點的信息綁定,基本實現了地下水變化趨勢動態分析和取用水量對比分析,2016年10月基本建成水位水量統計、動態查詢、預測評估體系。同時,制定了《地下水水位考核評估辦法》。推進地下水超采治理試點區農業水價改革,2016年8月,水價改革試點區2014年、2015年的63個試點縣全部編制完成了農業水價改革實施方案,已落實了新的水價政策,農業水價改革實施面積達378萬畝,涉及349個鄉(鎮)、2265個村。對《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和獎補辦法》進行了修訂,督導2016年52個新增試點縣加快編制農業水價改革實施方案。對2015年、2016年新增的66個試點縣水權確權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10月下達了水權方案編制資金,目前各試點縣正加快推進水權確權方案編制工作。實施水資源費改稅試點。2016年7月1日正式啟動了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工作,相繼出臺了《河北省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實施辦法》《河北省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工作指導意見》《河北省工業取用水量核定工作辦法》《河北省水資源稅征收管理辦法(試行)》等一系列文件,初步建立了水資源稅改革制度框架。開展了納稅人取用水信息移交工作,印發了《關于做好納稅人取用水信息移交工作的通知》《關于做好水資源稅納稅人清查工作的通知》。截至12月底,已向地稅機關移交非農取用水戶用水信息1.54萬戶,完成入戶核查1.54萬戶,移交率、核查率均達到100%。7-12月累計征收水資源稅8.84億元。優化水資源配置,大力實施引黃工程,2016年累計調引黃河水3.83億立方米,圓滿完成了2016年的調水任務,并在9月底向黃河水利委員申報了2017年度引黃水量。加快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建設,水廠以上輸水管道工程已基本建成,切換城市集中供水水源,實現水源置換,已建成地表水廠100座,實現供水水廠43座,累計利用引江水4.2億立方米,補充農業和生態用水近2億立方米。加強抗旱水源建設,提升應急抗旱能力,2016年安排28個縣(市)抗旱應急水源工程66項,總投資18470萬元,截至12月底,已開工66項,完成投資17900萬元,投資完成率97%,提前完成了水利部要求的年內完成80%的年度建設任務。
(二十)規范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嚴格執行《河北省地熱資源管理條例》和《河北省地下水管理條例》,建立規范地熱資源開發利用長效機制。省直有關部門聯合組織對邯鄲市63個地熱水利用項目逐一核查,一礦一表,列出清單,2016年底前完成查處整改工作。對全省地熱水利用項目全面排查,用2-3年時間推進全省地熱資源的科學有序開發利用。
進展情況:組織對邯鄲市63眼地熱井進行了逐一核實,建立一礦一表,列出清單。63個地熱水利用項目已成井61眼,未成井2眼。已成井61眼井中已關閉6眼,不屬于地熱井的3眼,可利用的地熱井52眼。可利用的52眼地熱井中有取水許可的11眼,辦理采礦許可的3眼(其中1眼有取水許可),無采礦許可地熱井49眼。對49眼無采礦許可地熱井下達了停止非法開采通知書,責令其停止非法開采行為,對地熱井進行了查封,并立案查處。開展專項督導檢查,省國土資源廳對邯鄲市地熱資源開展利用情況進行了專門調度,逐宗核實,深入大名、肥鄉等縣(區)進行了督導。邯鄲市對地熱資源開展利用情況進行了實地核查,通過走訪調查、召開座談會、聽取匯報等形式進行了一次全面清理檢查,建立了臺賬,一礦一表,摸清了底數,形成了整改清單,為依法依規分類處理奠定了基礎。對全省地熱井全面排查進行了專項部署,對地熱井開展“回頭看”,進一步完善開發利用方案,補充回灌方案,對經論證適合回灌的,要補打回灌井,回灌井須經具有相應資質的部門檢測合格后,方可回灌。未按要求進行論證或補打回灌井,不實施回灌,情節嚴重的,依法吊銷探礦權、采礦權許可證。今后新立的地熱探礦權、采礦權,須通過市場方式取得,按照省地下水管理條例取得取水許可證后,進行回灌可行性論證,并保證原水水質同層回灌,最大限度合理開發利用地熱資源。要求各地加強日常監督,建立地熱、礦泉水臺賬,重點對水質、開采總量、回灌定期進行監測,確保合理、有序開發利用。對無證勘查開采地熱資源的,嚴格按礦產資源法的有關規定進行查處。起草了《河北省地熱水保護與開發利用規劃編制方案》《規劃內容框架》和《關于加強地熱資源管理的通知》,建立地熱資源開發利用長效機制,加強全程監管,做到應回灌盡回灌,實現全省地熱資源有序開發,合理利用。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