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5-25 09:45
來源:環保部
3.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重點介紹垃圾產生、收集與轉運過程、處理原理及工藝流程、滲濾液或焚燒煙氣處理設施等。在不影響設施正常運行和保障公眾安全的前提下,公眾開放活動可以在處理現場組織開展,采取講解演示和實地參觀相結合的方式。讓公眾了解垃圾產生、收集、轉運、處理的全過程,引導社會公眾轉變消費觀念,培養綠色低碳環保生活習慣,促進垃圾源頭分類,同時增強公眾對垃圾處理設施的科學認識和監督意識。
4.危險廢物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設施。公眾開放重點是危險廢物來源、種類、特點、收集及運轉過程、處理流程、處置結果和在線監控設施等,以及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收集、運轉、拆解、資源化利用情況等。公眾開放活動一般在危險廢物處理設施、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企業組織開展,采取講解演示和實地參觀的方式,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可適當邀請公眾動手參與。讓公眾了解危險廢物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特點、處理過程、資源利用結果,增強公眾對危險廢物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的監督意識,以自身行動促進危險廢物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減量化。
(二)開放步驟
2017年底前,各省級環境監測機構以及省會城市(區)具備開放條件的環境監測設施對公眾開放;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下簡稱各省)省會城市選擇一座具備條件的城市污水處理設施、一座垃圾處理設施作為定期向公眾開放點;有條件的省份選擇一座危險廢物或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設施作為定期向公眾開放點。
2020年底前,鼓勵各省在有條件的地級市選擇一座環境監測設施、一座城市污水處理設施、一座垃圾處理設施作為開放點;有條件的省份可新增危險廢物或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設施作為開放點,推動開放工作常態化。
各類開放點每兩個月應至少組織開展一次公眾開放活動,預約參觀人數較多時應適當增加開放次數。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強公眾開放的組織領導。各省環境保護廳(局)會同住房城鄉建設廳(局)組織制定公眾開放工作年度實施計劃,于當年4月底前將擬向公眾開放的設施名單上報環境保護部和住房城鄉建設部,并向社會公開(2017年各類設施開放點名單可于2017年10月底前上報)。環境監測設施、危險廢物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設施公眾開放活動由環保部門負責,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垃圾處理設施開放活動由住房城鄉建設(環境衛生)部門負責。各地主管部門應為公眾開放工作提供指導,并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運行維護國家環境質量監測點位的企業要按當地環保部門的公開計劃,做好配合工作,并組織安排好現場開放日的講解、路線設計等相關工作。
(二)豐富公眾開放的組織形式。開放活動可采取預約報名和集體組織相結合的方式,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社會組織、媒體代表、學生、企業員工等社會各界人士廣泛參與,并針對不同人群特點分別采取對話交流、政策咨詢、現場觀摩等形式。開發圖書、掛圖、宣傳冊、公益廣告、動漫等宣傳產品,安排專人接待、指引和講解,提升活動吸引力和感染力。入場前進行安全教育,提供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注重對公眾意見的收集、評估和反饋,深化與公眾的聯系與溝通。
(三)加強公眾開放的輿論宣傳。各地主管部門要提前做好宣傳動員,利用政府網站、媒體等信息平臺,提前公布開放時間、地點、內容、報名方式、行程路線等信息。積極協調媒體資源,在電視、廣播、報刊、網站、微博微信等平臺和渠道宣傳報道公眾開放工作情況。鼓勵參觀人員通過自媒體播報體驗和感受,擴大環保公眾開放活動的社會影響力,吸引更多公眾參與。
(四)做好公眾開放的總結推動。各地區、各單位要按照本指導意見要求,及時對工作情況進行總結評估,提煉經驗,查找問題,整理保存相關材料,每年12月底前將本年度開展工作的照片及總結報送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將對各地區、各單位開展活動情況,適時召開環保公眾開放工作總結會,推動環保公眾開放工作不斷向前發展。
環境保護部
住房城鄉建設部
2017年4月13日
抄送:環境保護部機關各部門,各派出機構、直屬單位。
環境保護部辦公廳2017年5月5日印發
編輯:洪翩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