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4-19 10:13
來源:福州市人民政府
深入推進新一輪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以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周 邊的村莊為治理重點,保障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和重點調水工程水 質安全。因地制宜編制農村環境整治規劃和實施方案,積極地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推行縣域垃圾和污水治理的統一規劃、統 一建設、統一管理,有條件的地方推進城鎮垃圾、污水處理設施 和服務向農村延伸。鼓勵以市、縣為單位對城鎮污水處理、垃圾 處理項目進行捆綁或若干鄉鎮污水處理項目捆綁引入第三方進 行整體設計、建設、運營。大力開展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
防治農業種植面源污染。大力推進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 公害食品基地建設,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鼓勵農業廢棄物 的綜合利用和生物農藥的開發利用,鼓勵有機肥生產和使用。開 展化肥減量增效工程,積極推廣農村測土配方施肥工程技術,推 廣以控制氮、磷流失為主的節肥增效施肥技術和農作物專用肥應 用。開展農藥減量控害增效工程,降低農藥使用量。到 2020 年,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達到 9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到 40%以上,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 40%以上。在重要 流域的臨水農田,逐步改造現有傳統農業耕作方式,積極發展環 水有機農業。
(六)加強近岸海域海洋生態保護
優化海域使用管理,以分級分區管控的方式逐步推進海洋生 態保護。對典型珍稀物種保護區域,實施嚴格保護與生態涵養相 結合,強化海洋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對生態脆弱敏感區,實 行限制開發、保護為先的環境戰略;對受損破壞海域,實施環境 治理與生態修復相結合,重點恢復與保護海域主導功能。
嚴格控制沿海灣內圍填海活動。實施嚴格的圍填海總量控制 制度、自然岸線控制制度,制定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的圍填海規 劃,制定圍填海總量目標,確定禁止圍填海的海域范圍。控制海洋開發強度,在適宜開發的海洋區域,加快調整經濟結構和產業 布局,提高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和綜合開發水平。合理引導和布局水產養殖,強化海洋漁業資源保護。控制粗放型海水養殖,限制使用抗生素等化學藥品。鼓勵開展海洋離岸 養殖和集約化養殖,推廣生態養殖模式,科學養護海洋漁業資源。
實施“四位一體”和“陸海統籌”的環境管理與控制措施。在區 域生態功能分區、生態空間管制、岸線資源開發利用引導和產業 空間準入的基礎上,建立海域、陸域、岸線和產業的“四位一體” 統籌聯動的環境管理體系。建立陸海統籌的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和 污染防治區域聯動機制。嚴格控制陸源污染物排海總量,推進陸 海污染同步監督防治,提高海洋污染防治綜合能力。實施海洋生 態修復,建立和完善生態環境監測制度,建設天地一體的生態監 測、評估和預警體系。
(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試點
全面推進縣(市、區)域及生態文明建設,擴大生態文明建 設試點范圍。積極探索適合不同區域的建設模式,加強分類指導, 實行分級管理。豐富生態文明建設試點類型,形成行政區、跨區 域、多行業相結合的多層次生態文明建設試點體系。對已經創建 國家級生態市(區)縣的地區,總結創建經驗,率先提檔升級到 生態文明示范區,引領示范其他創建市縣平穩過渡升級,其余地 區,加大創建力度,持續提升創建水平,達到創建要求。
七、加強固體廢物綜合防治
堅持以“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原則,全面依法開展工業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和無害化處理,實 施危險廢物全過程監督管理。
(一)完善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
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應盡快出臺垃圾分類收集方案,推 動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工作。擴大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處理 的實施區域,不斷提高垃圾分類處理的資源利用效率和標準化、 規范化管理水平。制定和完善垃圾分類收運和處理的標準與規 范,探索規范化分散處理技術并研究配套政策。
(二)完善生活垃圾處理及其配套設施的建設
堅持“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產業化”的原則開展城市 生活垃圾處理工作。建立與生活垃圾末端處理相適應的垃圾分類 收運體系和生活垃圾源頭分類體系。積極推進市區餐廚垃圾處理 廠建設,餐廚垃圾采用生物處理,提高垃圾資源化回收與利用率, 形成垃圾綜合管理系統;加快福州市紅廟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 三期工程、福清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二期工程、長樂市垃圾焚 燒發電廠工程建設。
完善固廢處置配套設施建設,根據垃圾焚燒發電廠建設進 度,適時擴建紅廟嶺內的飛灰固化處置場規模,提高配套的飛灰 固化處理能力。完善縣區各鄉鎮垃圾中轉站建設,設施建設達到 “每縣一廠(場)、每鎮一站、每村一點”。
完成全市非正規垃圾填埋場所排查工作。開展垃圾填埋場所 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完善污染防治措施,定期進行巡護檢查,嚴 格執行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標準和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
(三)完善工業固廢處理及配套設施建設
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制定再生資源回收目錄,鼓勵紡織 品、汽車輪胎等廢舊物品回收利用,對復合包裝物、電池、農膜 等低值廢棄物實行強制回收。以電子廢物、廢舊車船、廢舊電池、 廢輪胎、廢塑料、廢紙等為重點,提升并規范工業固體廢物再生 利用。
建設以固廢資源循環利用為導向的環境管理體系和資源節 約型的社會體系,降低再生資源回收成本,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全面控制固體廢物污染。建立押金回收制度和再生產品強制使用 制度,提高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水平,推動廢棄物處理方式 由無害化處理為主向資源化利用為主轉變。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