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4-13 11:39
來源:河南省政府網
現代中藥。推進道地中藥材規范化種植、中藥標準化建設,加快名優大品種中成藥二次開發與臨床新應用,挖掘經典名方,發展中藥成分超臨界萃取、大孔樹脂吸附和高速離心等先進技術,開發中藥新藥,形成以骨干企業為龍頭,集種植、精深加工、商貿流通為一體的中醫藥產業鏈。
生物技術藥。鼓勵發展新型抗體、蛋白及多肽藥物、新型細胞制劑、特異性和微生物診斷試劑等生物制品和制劑,發展多聯多價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等新型疫苗。加快發展腫瘤免疫治療藥物新產品,支持華蘭生物重組蛋白類藥物、基因重組凝血因子等產品產業化。
高端醫療器械。加快發展新型生化分析儀、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分子診斷分析儀等高性能醫療設備,發展高端影像設備、智能家庭保健器械、醫用機器人等高附加值產品。
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科技廳、商務廳。
7.尼龍及化工新材料。突出發展尼龍深加工、煤制乙二醇及深加工、新型功能材料,到2020年,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尼龍化工產業基地。
尼龍深加工。發揮己二酸、己內酰胺生產優勢,積極與國際尼龍優勢企業合資合作,擴大和提升尼龍66、尼龍6產業規模和協同發展水平,積極承接沿海產業轉移,加快發展尼龍66、尼龍6等工程塑料和纖維深加工產品,發展壯大平頂山產業集群。
煤制乙二醇及深加工。發揮煤制乙二醇技術優勢,加快推進甲醇裝置聯產改造,形成百萬噸級乙二醇生產基地,積極發展高性能聚酯、聚酯多元醇、聚酯型聚氨酯等深加工產品,重點培育安陽等聚酯工程塑料產業基地。
新型功能材料。突破高性能碳纖維、石墨烯改性復合材料等產業化技術,加快開發氨綸功能性紡織品,積極發展碳纖維復合材料、石墨烯涂料、石墨烯柔性顯示等深加工產品。
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委;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
8.高端合金材料。突出發展高端鋁合金和其他金屬合金材料,到2020年,產業規模達到3000億元,成為全國重要的高端合金材料產業基地。
高端鋁合金材料。支持骨干企業與優勢鋁加工及終端用戶企業合作,重點發展船舶、航空、軌道車輛、容器罐體用中厚板,汽車、航空、釬焊板用薄板,罐蓋、拉環用帶材,積極發展超導電纜、電子信息鋁材等深加工產品,加快培育鞏義、洛陽等產業集群。
其他金屬合金材料。重點發展汽車用鎂合金材料、電解銅箔、鐵路電氣化專用銅材、硬質鎢合金、噴涂鉬絲、鈦合金型材等精深加工產品,積極發展鈦合金、高強合金鋼、高溫合金等增材制造合金材料,培育形成鶴壁、洛陽等產業集群。
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
9.智能傳感器及物聯網。到2020年,產業規模超過1000億元,成為國內領先的智能傳感器產業基地。
智能傳感器。加快發展物理、化學、生物等各類智能傳感器,積極發展敏感材料、物聯網芯片、射頻識別設備、智能儀器儀表和通信傳輸設備,重點在鄭州市、洛陽市形成智能傳感器設計、制造和封裝產業鏈。
物聯網。加快國家物聯網重大應用示范工程試點省建設,推進物聯網平臺、中間件、應用軟件、系統軟件等軟件產業發展,大力開展物聯網技術、產品、系統、網絡等集成應用服務,發展基于大數據的物聯網增值服務,構建物聯網硬件制造、軟件集成和運營服務全產業鏈。
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委;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商務廳。
10.節能環保。突出發展高效節能、先進環保、再生資源等技術裝備及產品,到2020年,產業規模達到5000億元,成為國內重要的節能環保產業基地。
高效節能技術裝備及產品。重點發展非晶變壓器、特大功率高壓變頻、高效換熱器、余熱余壓利用等技術、裝備,積極發展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等綠色環保建材、高效節能家電等產品,打造鄭州、洛陽、新鄉、許昌等產業集群。
先進環保技術裝備及產品。重點發展煙氣脫硫脫硝、除塵凈化等大氣污染治理設備,提升水污染治理裝備、城市垃圾回收處理裝備成套能力,積極發展高效膜材料及組件、高性能防滲材料、生物濾料及填料等環保材料,加快形成鄭州、鶴壁、平頂山等產業集群。
再生資源技術裝備及產品。重點發展工業固廢資源化利用、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城市礦產”開發利用等成套裝備,推動機電產品再制造,建設再生資源交易平臺,建設許昌、蘭考、洛陽等一批國家級靜脈產業園。
節能環保服務。推行節能減排整體解決方案,積極培育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節水管理、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新業態,形成20家以上銷售收入超億元的節能環保服務企業。
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環保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商務廳。
(二)新興服務業產業集群。
1.航空及冷鏈物流。突出發展航空物流、冷鏈物流和多式聯運,到2020年,產業規模達到1500億元,建成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多式聯運中心和全國重要的冷鏈物流服務基地。
航空物流。依托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以特色產品物流、航空快遞物流、國際中轉物流為發展重點,著力引進、培育大型物流服務集成商,集聚國內外航空貨代企業。支持盧森堡貨航等國內外知名航空貨運公司在實驗區設立基地公司,推動菜鳥網絡科技等物流企業在實驗區設立區域分撥中心,深化與順豐等大型快遞企業的合作。力爭到2020年,鄭州新鄭國際機場貨郵吞吐量超過100萬噸。
冷鏈物流。重點發展生鮮及速凍食品、農產品、藥品及醫療器械等特色冷鏈物流,推動建設預冷保鮮、冷藏冷凍、低溫分揀加工等冷鏈物流基地,建設一批生鮮農產品低溫配送和處理中心、冷藏保鮮設施和社區冷鏈自提柜,健全冷鏈全程溫控和可追溯系統及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支持鮮易控股等龍頭企業運用大數據、物聯網技術,建立集冷鏈物流、集采分銷、供應鏈金融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探索建設全國性冷鏈資源交易中心,培育形成鄭州、漯河、許昌等全國性冷鏈物流產業集群。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