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4-01 10:30
來源:住建部
盡管沒有提出強制分類要求,《方案》對引導居民分類提出:一是城市人民政府可結合實際制定居民生活垃圾分類指南,引導居民自覺、科學地開展生活垃圾分類。二是此前已制定地方性法規、對居民生活垃圾分類提出強制要求的,仍按原規定繼續實施。三是在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城市選擇不同類型的社區,開展居民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示范試點,并根據試點情況完善地方性法規,逐步擴大強制分類實施范圍。四是引導居民單獨投放有害垃圾,分類投放其它生活垃圾,結合本地實際盡可能干濕分類、深入分類。
四、《方案》如何解決分類、收運、回收、處理等環節的系統配套問題?
垃圾分類確實是一項非常復雜且系統的工作,如不能打通后續收運、利用、處理等諸多環節,垃圾分類工作將難以持續。《方案》因此著重強調了收運、回收、終端處理等設施建設與前端分類工作的配套銜接,避免影響居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和分類效果。《方案》要求:一是要建立與分類品種相配套的收運體系。在收集階段要完善垃圾分類標志、改造垃圾房、轉運站等。在運輸階段要配備專用收運車輛,避免將分類好的垃圾混合裝運。此外,由于目前有害垃圾收運系統還不夠完善,《方案》提出要加快建立符合環保要求的有害垃圾收運系統。二是要建立與再生資源利用相協調的回收體系。我國歷來就存在規模龐大的廢品回收網點,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垃圾分類工作,但這些回收點還需規范。對此,《方案》提出要健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合理布局布點,推進垃圾收運系統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系統的銜接,便于對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利用全口徑管理。此外,《方案》還提出建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信息化平臺,提供回收種類、交易價格等信息,以便各方面能公開、便捷的進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交易。三是要完善與垃圾分類相銜接的終端處理設施。根據《方案》提出的強制分類方法,為確保終端處理設施與垃圾分類相銜接,《方案》要求在有害垃圾處理方面,要加快危險廢物處理設施建設,建立健全非工業源有害垃圾收運處理系統;在易腐垃圾處理方面,要鼓勵利用易腐垃圾、加快餐廚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在可回收物處理方面,要加快培育大型龍頭企業,推動再生資源規范化、專業化、清潔化處理和高值化利用。四是要探索建立垃圾協同處置利用基地。目前我國垃圾分類終端處理能力還需加強,設施選址難的問題急需突破。因此,《方案》提出應對終端處理利用設施建設加強統籌規劃,探索建立集焚燒、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填埋、有害垃圾處置于一體的生活垃圾協同處置利用基地,以提高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也便于對各類垃圾集中、高效的運輸處理。
五、保障《方案》實施的相關措施有哪些?
一是組織領導方面。《方案》明確了城市人民政府在垃圾分類工作中的主體責任,要求其對強制分類實施情況加強監督檢查和工作考核,并向社會公布考核結果。同時,提出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有關部門要加強指導,在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衛生城市等創建中,逐步將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情況列為考核指標。
二是健全法律法規方面。法治是開展垃圾分類工作的基礎。目前,垃圾分類方面的法律法規還有待完善。《方案》提出要加快完善相關法律制度,推動出臺地方性法規、規章,依法推進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三是完善支持政策方面。目前,我國垃圾處理收費制度仍處于起步階段,垃圾處理費費率標準和收繳率仍然很低,收費與處理成本之間還存在很大缺口,還難以保障垃圾分類體系建設。因此,《方案》提出完善垃圾處理收費制度,落實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同時加大中央資金和地方財政的引導支持。
四是創新體制機制方面。《方案》注重垃圾分類領域的體制機制創新,積極鼓勵社會資本和專業化服務公司參與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處理相關工作。《方案》還提出了加快建設城市智慧環衛系統、建設生活垃圾資源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及技術研發基地、推廣“互聯網+”新模式等一系列有利于垃圾分類的新舉措。
五是動員社會參與方面。從發達國家垃圾分類的經驗來看,推進生活垃圾分類需要社會全體參與,因此必須提高公眾參與度,使垃圾分類理念深入人心,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方案》要求開展多種形式的環保宣傳、強化國民教育,引導公眾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同時通過建設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教育基地、開展垃圾分類收集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建立垃圾分類督導員及志愿者隊伍等措施,形成良好的全民參與氛圍,確保工作有效推進。
原標題:國家發展改革委 住房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同志就《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答記者問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