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3-17 10:46
來源:中國固廢網
3月16日,保爾森基金會主辦的第四屆保爾森可持續發展城市獎今天在京舉辦頒獎典禮。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四川成都開展的城鄉有機廢棄物循環利用和耕地質量提升項目榮獲本屆大獎,保爾森基金會主席亨利·保爾森(Henry M. Paulson, Jr.)向代表該項目出席的成都市副市長劉烈東先生頒發了獎杯。
保爾森與農業部副部長屈冬玉共同為獲獎代表成都市副市長劉烈東頒獎
該獎由保爾森基金會設立。保爾森基金會是一家位于芝加哥大學的獨立、非黨派、全球性智庫。成立于2011年,創始人是美國第74任財長及高盛公司前首席執行官亨利?保爾森(Henry M.Paulson, Jr.)。其工作中心是中美兩國的經濟和環境問題。在中國側重于應對氣候變化和改善空氣質量、推進自然生態保護并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為推進中國的快速城鎮化和可持續經濟轉型,實現在氣候變化、空氣質量和經濟增長等方面的宏偉目標,保爾森基金會自2013年起設立“保爾森可持續發展城市獎”。該獎項每年評選出一個在可持續城鎮化發展領域最具代表性的最佳實踐項目,并予以表彰,旨在推廣已經在中國境內示范或推廣的、在環境和經濟領域具備雙重效益的解決方案。
獲獎項目是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當地政府合作開展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旨在同時解決廚余廢棄物和提升土壤健康的兩個難題。該公司采用生物強化腐殖化技術和設備,將以城市廚余垃圾為主的有機廢物處理加工為土壤調理劑。在四川蒲江縣的一個試點項目中,該公司與當地的合作伙伴合作,向數千名農戶提供技術、培訓、檢測、大數據、認證和農業保險服務,從而實現土壤質量的改善。這種土壤調理劑可以減少土地對化肥的需求,有助于解決中國因過度使用化肥而引起的土壤和水體污染。同時避免廚余垃圾分解腐爛,從而實現了固碳的目的。
嘉博文執行總裁、首席科學家于家伊(右五)與評委及嘉賓合影
保爾森基金會主席亨利·保爾森在致辭中表示,“這個獎項旨在鼓勵那些走在中國城鎮化開拓前沿的人,激發新思路,以可持續方式實現應對氣候變化、提升空氣質量和促進經濟增長等方面的宏偉目標。我們大部分的糧食、水和其他資源都來自農村。如果農村地區不能做到可持續發展,城市的發展也就難以為繼。今年的獲獎項目準確地展示了這種城鄉關聯的重要性,提供了可以在中國境內推廣的可行商業模式,我對此感到非常高興。”。
保爾森可持續發展城市獎的評審委員會由七位城市規劃和可持續領域的專家組成,并共同進行審核評選。評委代表、美國內政部前副部長、大自然保護協會公共政策全球董事總經理琳·斯嘉麗(Lynn Scarlett)說,“這個項目之所以脫穎而出,是因為它一次同時解決了兩個問題。一方面,廚余廢棄物是中國乃至全世界城市面臨的一個難題,而這個項目正好是針對該難題提出解決方案;另一方面還有助于改善土壤和耕地質量。這個項目變廢為寶,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舉措,可以幫助中國實現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左右的目標。”
環保部2014年的報告顯示,中國有五分之一的耕地受到嚴重污染,改善土壤質量已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社會和經濟問題。據獲獎單位介紹,施用土壤調理劑后,土壤有機質年均提升了0.2個百分點,并且由于減少了化肥的開支,農民平均每畝節本增收千元以上。當地農戶表示,采用新技術種植桔子后,果品重量增加了20%。
在全國各地報名參加評選的項目中,“有機廢棄物循環利用和耕地質量提升項目”脫穎而出,被中美專家組成的獨立評委會評選為年度大獎。評委會成員包括斯嘉麗女士,芝加哥市前市長、評委會主席理查德·戴利(Richard M. Daley),能源創新公司首席執行官何豪(Hal Harvey),北京中坤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怒波,老牛基金會創始人和名譽會長、蒙牛乳業集團創始人牛根生,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會長趙家榮和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院長莊惟敏。
【附】蒲江“5+1”服務模式介紹
蒲江“5+1”服務模式是嘉博文提出并致力于推廣的一種環保+有機農業發展模式,主要在于實現耕地質量提升。
所謂“5+1”,即以土為本集成創新,把肥、藥、機、循環、檢測、監測等綠色關鍵技術有機結合,培育健康土壤,生產優質農產品,加載了優質農產品的產前、產中、產后全產業鏈服務。
其中“5”是指五個工程項目,分別為養田肥土、土壤大數據、有機質循環養地利用、綠色防控、農業機械化,“1”是指一個后端保障。養田肥土是指向土壤中施用有機源土壤調理劑,迅速提升土壤質量,從而減少化肥農藥投入量,提升果品品質。土壤大數據是利用Zigbee數據采集系統和多元信息傳感器裝備與技術,建立土壤環境大數據平臺,發布土壤指數,安全信用背書,土壤指數與農產品品質關系圖等。有機質循環養地利用是采用秸稈生物腐植酸發酵技術,將秸稈發酵制成生物腐殖酸肥料直接還田,采用畜禽糞便生物腐植酸發酵技術將豬糞在12個小時內發酵制成高標準有機肥。綠色防控即推廣殺蟲燈等物理防控和植物源、生物源農藥等生物防控技術,減少化學農藥使用。農業機械化即推廣機械施肥和水肥一體化,省工省力節水節肥,提高施肥效率和效果。后端保障即引入有電商平臺的企業,并于高于市場價5-10%的價格收購農產品,并利用其電商平臺銷售。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