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3-13 09:59
來源:佛山市政府
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續穩定下降,大氣和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增強,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環境監管能力顯著提升,環境保護制度體系基本完善。以最大程度降低環境污染對城市環境、社會經濟和城市形態發展等的不利影響,最終實現佛山市“土地—產業—環境統籌協調、綠色發展”的總目標。具體目標值見表1。
1.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全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0%以上,PM2.5年均濃度低于35微克/立方米;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全部達到或優于III類,地表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III類)比例達到84.5%,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比例不超過10%;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
2.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完成國家和廣東省的減排任務,總氮、總磷、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3.環境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實現城鎮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全覆蓋和穩定運行,全市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5%,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危廢處理處置設施不斷完善,重點監管單位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率達到100%。
4.環境監管能力顯著提升。配合省完成全市環境保護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改革,初步建成與新形勢相適應的環境監測與執法體系。
三、深化污染防治,全面改善環境質量
(一)深化空氣質量達標治理。
1.全面推進聯防聯控逐步解決區域大氣復合污染。
全面實施珠三角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從注重重點行業減排向全面防控轉變,從單因子治理向多污染因子綜合控制轉變,多手段聯合推進,穩步提升脫硫成效,全面推進降氮脫硝,協同控制VOCs和NOX,大幅減少顆粒物,控制PM2.5濃度,逐步解決地區光化學煙霧、酸雨和灰霾污染。
落實《珠江三角洲環境保護一體化規劃(2009—2020年)》,建立聯防聯控的大氣復合污染綜合防治體系,控制區域污染,針對需要協同解決的光化學煙霧、酸雨和灰霾污染等區域性環境問題,轉變思路,主動促進,明確職責,加強協調,分工合作,積極推進珠三角環保一體化進程。
2.加大工業源污染綜合治理力度。
(1)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壓縮過剩產能。嚴格控制鋼鐵、水泥、船舶等行業過剩產能,推動“兩高”行業過剩產能企業轉型發展,完成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違規在建項目年度清理任務。
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落實佛山市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工作方案和扶持辦法,以建設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為契機,統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光電、新材料、現代服務業、新醫藥、環保、新能源汽車等六大產業。著力引進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積極探索綠色經濟政策,爭取國家低碳經濟、綠色經濟、循環經濟有關項目落戶我市,逐步建成一批符合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發展要求的企業、示范區和工業園區。
繼續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實施佛山市優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行動方案,引導企業運用信息技術、科技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價值鏈提升等手段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以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支持產業集群與資本運作國際示范城市項目的建設,帶動優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審核為抓手推進有色金屬、紡織印染、家具、食品飲料、制革、電鍍、熔鑄、不銹鋼加工、金屬表面處理等行業的生態轉型,將清潔生產審核所得新增污染物削減量與國家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掛鉤;以發展先進制造業引領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打好節能減排攻堅戰和持久戰,進一步淘汰落后產能。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