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3-13 09:59
來源:佛山市政府
5.推進生活源水污染物減排。
“十三五”期間,佛山市將根據《佛山市2+5組團排水專項規劃(2006—2020)》,統籌安排雨水、污水管網、污水廠的建設,并配合內河涌整治及生態修復治理工程,開展截污工程建設。所有建制鎮全部建成生活污水處理廠,中心城區和主要鎮街繼續擴建進一步提高污水處理能力,強化污水處理廠脫氮除磷效果,通過污水處理廠協同效應并升級改造,提高生活源氨氮等污染物去除效率;積極推動污水處理廠配套的管網和泵站建設,多部門協調解決管網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重點提高管網雨污分流比例,全面提高管網覆蓋率和污水收集率。同時,推動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推廣分散型、低成本、易管理的污水處理模式。大力推行雨污分流污水收集管道系統,不斷提高污水管網覆蓋率以及污水收集率。佛山市將逐步建立分流制為主、截流式合流制為輔的排水體制。
新建城區嚴格實行雨污分流制,設置雨污分流地下管網,排水管網應與道路同步建設。在進行污水管網建設規劃時,需與以前舊的排水系統結合起來,做到統一規劃,合理建設。在舊城區,由于已有的合流制排水管或排水渠大多位于鬧市區,改造難度較大,則采用截流式合流制,在污水排入水系之前進行截污處理。對舊城區排水管網實施的截流式合流制改造,適當提高截污管的截流倍數,提高管道內污水流入污水處理廠的比例。
針對佛山市地下水位高、年降雨量大的特點,在排水管網的設計與施工上,嚴格把關,提高設計與施工質量,使排水管網的地下水滲入與河涌流人量降至最低。根據水污染源的摸查結果和管網現狀,通過收集分析管網數據,建立GIS和動態數字管理系統,推廣數字化、網格化的管網精細管理模式,對雨污混接、管網堵塞、水浸街等問題進行整改,完善排水體系。同時,加強城市排水立法執法力度,杜絕雨污管道亂接現象;規范施工用水;防止冷卻水、洗車廢水亂接行為。
加強對管網配套設備的管理與維護,對拍門、倒虹管、污水井等設施進行定期檢查,對管道進行定期清淤。加強對排水管網全面驗收;對排水管道使用規則的執行實施監督;對污水管道和構筑物加強維修,使之始終處于完好狀態,預防意外事故的發生等。
加強對已建污水處理廠的環境監管,完善污水處理廠在線監控系統聯網,實現污水處理廠的實時、動態監管,確保污水處理設施穩定運行。制定具體的實施辦法,加強對污水處理廠規范運營的監管,從工藝設備、儀器儀表、運行管理、中控建設、出水排放、污泥處理等對污水處理廠進行全過程量化考核,考核結果與污水處理費掛鉤,督促企業不斷提高管理水平。
6.強化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
公布黑臭水體名稱、責任人及達標期限,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態修復等措施,系統推進城區黑臭水體環境綜合整治,2020年底全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比例低于10%。鼓勵將黑臭水體治理與海綿城市、防洪排澇、生態水網建設相結合,打造水清、岸綠、景美的宜居水環境。
(三)加強土壤污染防治。
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風險管控”的思路,編制實施佛山市土壤污染防治方案,以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和人居環境安全為根本,嚴格控制土壤污染來源,實施土壤環境分級分類管控,推進受污染土壤的治理與修復,逐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
1.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
將建設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要求納入城市規劃和供地管理,土地開發利用必須符合土壤環境質量要求。強化新建項目環境準入約束,嚴格執行相關行業企業布局選址要求,禁止在居民區、學校、醫療和養老機構等周邊新建有色金屬冶煉、焦化等行業企業。排放重點污染物的建設項目,在開展環境影響評價時,要增加對土壤環境影響的評價內容,并提出防范土壤污染的具體措施。嚴格工礦企業的環境監管,切斷土壤污染來源,有效控制重金屬、有毒化學品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進入土壤環境。推進土壤與大氣、水污染協同治理,做到污水與水污染治理產生的污泥同治、廢氣與廢氣治理產生的固廢同治,減少大氣、水污染治理對土壤二次污染。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