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3-13 09:45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程云
發改委投資所吳亞平主任
發改委投資所吳亞平主任:推廣PPP模式對地方政府來說,要解決融資+融智+融制的問題,融資只是PPP的小目標,更重要的是融智和融制,也就是利用社會資本在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優勢,提高公共服務效率。如果從融資和融制的需要看,單純由銀行和產業基金等金融資本資本作為PPP項目的社會資本方,恐怕是存在問題的。其原因主要在于,金融資本不一定了解PPP項目的行業屬性和技術經濟特點包括風險收益特點,這就很難從項目建設方案和技術等方面入手去優化方案和技術,以及構建合理的投資回報機制和有效的風險分擔機制,從而很可能難以提高效率并實現物有所值。當然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對金融資本來說恐怕就更加勉為其難了。所以,這是我認為金融資本不能算是PPP項目合格社會資本方最主要的理由。考慮到實踐中專業化的社會資本方在項目資本金的融資或籌集方面確實存在較大的難題,從滿足PPP項目的融資需要看,金融資本與專業化的社會資本方通過聯合體方式共同投標并出具項目資本金。這是沒有問題的。
至于什么是合格的社會資本方?當然首先要是專業化的社會資本方。怎么判斷社會資本方的專業化問題,我認為要看PPP項目所屬行業和技術經濟特點。實踐中,是否可以分為三類項目來分別確定。第一,高度依賴運營獲利的PPP項目,比如體育場館,再世界一流的工程和設施雖然是必要的,但最終這樣的PPP項目能否成功,關鍵看運營。所以,這類PPP項目合格的社會資本方應該是運營商。第二,工程和服務高度結合,或者說工程基本決定了服務質量和水平的項目,比如市政道路,其合格社會資本方應該是具備相關資質條件的工程承包商。第三,是大量介于第一和第二類項目之間的項目,比如污水處理項目,其合格社會資本方應該是運營商和工程承包商的聯合體。
北京市交通委李飛
北京交通委李飛:就最近一些軌道交通PPP項目運作模式而言,由于軌道交通項目投資較大、運營相對復雜,需要社會投資人不僅僅具備投融資及建設能力,還要有運營或者整合運營資源的能力,在全生命周期中確保運營安全并提供良好的運營服務。
從本質上說社會資本參與PPP項目是提升公共服務效率,應不忘初心,真正做到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我認為單純的財務投資人可以參與PPP項目,但不歡迎變相融資、明股實債等目的不純社會資本方;現階段一個合格的社會投資人應該做到能夠合理分擔,且有能力承擔相應項目風險;今后優秀社會投資人發展方向是注重運營能力建設,充分體現全生命周期績效管理。
清華大學于安教授
清華大學于安教授:從經濟角度講,銀行錢理論講是短線錢,它是基于短期儲蓄為主得到的這部分資金。如果完全指望它成為主要的投資方,這個就有問題,如果是它成為一個長期的投資方,一定是一個銀團,大家把短線特點變成一個合作的團隊,分期來承擔這部分資金問題。
就目前我國銀行金融體系,現在的銀行把自己躲的、規避的干干凈凈的,風險大、利潤低的才愿意承擔這個項目。一旦涉及到運營之后的風險分擔,政府兜底或政府買單是必然的。
君合律所合伙人劉世堅
君合律所合伙人劉世堅:金融機構充當PPP項目社會資本方,我覺得不違法。從常理推斷,如果是銀行想參加這個事情,短期融資、明股實債動機很大。此類項目只是將原來BT項目轉為PPP項目的一種手段,是政府幫建設方向銀行“借貸”,本質上還是“明股實債”而非投資。
在現在的政策環境和各種市場主體博弈下,出現這個局面雖是合理、合法的理性選擇,但是導向上要琢磨一下,為什么接二連三銀行中標軌道項目。我希望從政府立法層面出臺更好的頂層設計,為PPP項目創建健康的政策環境,做真的PPP,要取得“真經”,不要做來做去做成“東游記”。
現代咨詢丁伯康
現代咨詢丁伯康:對于誰才能成為合格的社會資本方,我的理解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產業投資者,包括運營管理企業;第二財務投資者,包括金融、投資機構;第三個就是建筑總承包商。它們都有可能成為合格的社會資本方。但是衡量一個社會資本方是否合格,主要還是看它能不能真正具有實現各種資源的最佳配置和整合能力,實現最終PPP運作的根本精神,即融資成本最低,運營和服務效率最高,而不能簡單的下結論。在這方面我們已經具有非常成熟的操作經驗,去識別和選擇誰是真正的PPP項目投資者而不是投機者。
以某市地鐵PPP項目引進社會資本所引發的問題說開去,當前在我國PPP市場上,各種亂象不斷,主要的原因是在PPP的政策、法律、金融、信用和社會等方面都存在著制度性、結構性和整體性的矛盾。有人譴責說那個地鐵PPP項目的風險分配不當,其實它和早已普遍存在的一些偽PPP現象,如加長版BT項目、純融資的明股實債項目以及政府承諾保底收益和固定回報項目一樣,本質上都是為了解決政府融資而包裝出來的,說到底是化妝的水平不高罷了。過去類似的現象得到了默許甚至稱贊,今天它卻受到譴責,這也不正常。充其量,它只不過是在一個本不健康的環境中,出現的又一個不正常的現象而已,不必大驚小怪。現在有以后一定還會出現。今天,我們與其譴責某些PPP項目風險分配不當的問題,不如加倍重視和加快研究推進整個PPP發展的生態環境建設。對這個問題我們不能再熟視無睹了。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