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3-01 15:08
來源:萬寧環保
作者:王建軍
例如:
1.海口市:我們假設2014年海口計劃新建一座生活垃圾焚燒電廠,當年需要確定建設規模:
(1)2014年末海口市常住人口約220萬,常住人口年自然增長率為0.8%,五年后(2019年)預測海口市常住人口數為229萬;
(2)年旅游過夜人口達到了1500萬人次,依此計算的“日均過夜人口數”為4.1萬;
(3)海口的垃圾焚燒電廠建在了附近的澄邁縣,該縣產生的生活垃圾也將參與焚燒發電,澄邁縣人口約57萬。
上述3項相加,總人口規模約為290萬,我們以“1 kg /人˙天”的生活垃圾產生量計算的海口市日產垃圾為2900噸/日,那么,依此確定的、比較保守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生產線處理規模為4X600噸/日=2400噸/日;比較激進的生產線處理規模為5X600噸/日=3000噸/日。
2016年初,由中電新能源投資建設的海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一共投產運營4條600噸/日的生產線,每日滿負荷處理垃圾總量為2400噸,而實際上,2016年以來,海口環衛部門每天收集的生活垃圾總量已經達到了2800-2900噸/日,這個實際產生量與我們提出的預測模型和計算結果一致,而且足以支撐5X600噸/日的生產線處理規模。事實上,海口垃圾發電項目目前正考慮擴建三期。
2.三亞市:
(1)2014年末三亞市常住人口約74萬,常住人口年自然增長率為0.9%,五年后(2019年)預測三亞市常住人口數為77萬;
(2)年旅游過夜人口達到了2000萬人次,依此計算的“日均過夜人口數”為5.5萬;
我們暫不考慮三亞市周邊地區生活垃圾參與焚燒發電,僅上述2項相加,總人口規模約為82.5萬,我們以“1 kg /人˙天”的生活垃圾產生量計算的三亞市日產垃圾為825噸/日,那么,依此確定的、比較保守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生產線處理規模為2X350噸/日=700噸/日;比較激進的生產線處理規模為3X350噸/日=1050噸/日。
2016年初,由光大環保投資建設的三亞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一共投產運營2條350噸/日的生產線,每日滿負荷處理垃圾總量700噸,而實際上,三亞環衛部門每天收集的生活垃圾總量已經超過了1000噸/日,目前正在擴建另外一條350噸/日的生產線。
五.上述兩個例證能夠說明什么問題?
(1)無論是市區人口還是周邊鄉鎮人口,按照“1 kg /人˙天”的生活垃圾產生量進行預測是比較貼合實際情況的;鄉鎮人口按照“0.5 kg /人˙天”的數值進行預測時,反而會存在較大的偏差。
(2)參考“CJ/T106-1999”標準,提出修正后的“服務范圍內人口數”=“常住人口數+未來五年內人口變化量+日均過夜人口數”,這個計算模型和計算結果也是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而且統計過程簡單,可操作性強。
(3)針對國內“中小型市縣”,尤其針對地方垃圾收運水平不高的市縣,僅參考當地每日實際收運的生活垃圾總量而確定焚燒發電生產線的上馬規模,往往會存在著嚴重的誤差。我們以海南省萬寧市為例:萬寧市目前每天收運的生活垃圾量約為290噸/日,如果僅以這個數值確定上馬規模,僅能建設一條300噸/日的生產線,而實際上,萬寧總人口規模60萬,按照“1 kg /人˙天”的預測,應該能夠產生600噸/日的生活垃圾,依此計算的上馬規模應該是600噸/日的生產線,隨著當地政府垃圾轉運站的全覆蓋建設進程,預計建成后不會出現“吃不飽”現象。
六.結論
(1)對于國內中小型市縣,人均日產垃圾建議統一取值為“1 kg /人˙天”;
(2)服務范圍內人口數的計算模型建議修正為:
服務范圍內人口數=常住人口數+未來五年內人口變化量+日均過夜人口數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