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2-20 16:31
來源:無錫環保局
當前,農村環保事業是無錫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的一塊短板。“十三五”期間,著重要圍繞控制農業用水總量,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減少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搞好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農用舊薄膜資源化利用等補齊這塊短板。
1.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控制治理
大力發展節水農業。加強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和節水改造,重點實施農村水利現代化農業示范園建設,推廣噴灌、微噴灌、滴灌、移動式灌溉、渠系防滲、全自動智能化、變頻恒壓自動和物聯網自動灌溉技術,全市新增噴灌、滴灌面積10000畝。到2020年,全市節水灌溉面積占耕地總面積達到60%,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6以上。
推進測土配方施肥。建立和完善科學施肥管理技術體系,拓展應用作物,創新實施方式,到2020年,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90%以上,主要農作物肥料利用率達到40%左右。推進有機肥資源化利用。鼓勵引導農民增施農家肥和有機類商品肥。加大有機類商品肥推廣應用補貼、推行多形式秸稈還田、因地制宜種植綠肥。
大力推廣環境友好型病蟲害防治技術,引導農民使用新藥劑、新藥械,提高農藥利用效率。倡導物理和生物殺蟲。到2020年,全市化肥、農藥的使用總量雙雙實現零增長。
全面推廣農業清潔生產,建立連片綠色農業污染控制區。鼓勵無錫化肥生產企業研發生產高效緩釋化肥,搶占化肥生產的技術制高點,鼓勵農民使用高效緩釋化肥。建設農業面源氮磷流失生態攔截工程,太湖一級保護區要利用現有溝、渠、塘等,建設生態溝渠、污水凈化塘、地表徑流集蓄池等設施,凈化農田排水及地表徑流。對已建成的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設施,建立長效管護機制,落實管理責任主體,確保正常有效運行。
2.抓好種養殖業廢棄物綜合利用
加強畜禽養殖污染管理,到2016年,關閉搬遷禁養區的所有畜禽養殖場,到2017年,完成1135個重點小型養殖場的整治關閉、856家規模養殖場的治理設施整治改造任務。在大、中型養殖場實行專業化管理和產業化經營,全面提升養殖場的經營管理和污染防治工作水平。大力推廣生態漁業、增殖漁業、循環漁業,到2020年,全市圍網養殖面積控制在2.79萬畝以內。
倡導養殖業與種植業的有機結合,推行清潔生產和生態養殖,實現畜禽養殖廢棄物“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生態化”。到2020年,規模畜禽養殖場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達到98%。創新養殖管理新模式。推廣“以地定畜,種養結合”、“工業化生態養殖”新模式,拓展養殖業的發展思路,拓寬農民、漁民的創收渠道。
推動秸稈綜合利用。加快推進秸稈收貯體系建設,到2020年,形成自然村有堆放點,行政村有收儲站,鎮有收儲中心的全網絡收儲體系。加大秸稈還田力度,增強秸稈機械化還田能力,到2017年,還田量力爭占全市秸稈綜合利用量的50%左右。探索秸稈能源化、肥料化、基料化、飼料化、工業原料化等多種形式利用途徑。推進宜興秸稈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鼓勵有實力的企業積極參與秸稈生物質發電工程,到2020年,力爭主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7%,實現秸稈全面禁燒的目標。
開展農用薄膜回收利用。通過改進農藝、回收重復利用等,減少農膜的使用量。通過宣傳教育,增強農民對遺棄廢舊農膜危害的認識,養成自覺回收的好習慣。建立健全廢舊農膜回收機制,減少農田白色污染。
3.深入推進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
加快新農村環境建設。開展以整治生活污水、垃圾固廢污染和提高綠化水平為主要內容的新農村環境建設。江陰市、宜興市、錫山區、惠山區全面完成國家和省下達的農村覆蓋拉網式環境綜合整治試點工作。太湖一二級保護區內農村,要通過延伸城鎮污水管網和垃圾收集系統,到2017年,區域內試點村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力爭達到80%以上。
加強農村水處理設施建設。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的要求,江陰、宜興兩市要多措并舉解決好農村污染問題。在邊遠村莊建設小型污水處理設施,推動宜興市農村村莊生活污水處理全覆蓋示范市(縣)創建,江陰市基本實現農村村莊生活污水處理達到70%覆蓋率(其中規劃發展村莊達到100%)。堅持建管并重,以市(縣)、區為單元,對小型污水處理設施和垃圾收集清運工作,實行第三方運營管理,明確資金來源和考核目標,強化監測監管,推動農村環境基礎設施穩定長久發揮效益,確保邊遠村莊生活污水、垃圾得到有效處理。
4.打造特色鮮明的美麗鄉村
以新農村建設為基礎,以歷史文化為底蘊,以優美環境為脈絡,以特色產業為品牌,結合開展創建生態文明鄉鎮、生態文明村和綠色社區等活動,培育出一批山水韻味濃烈、無錫特色鮮明的優美鄉村。圍繞竹、茶、陶、泥、桃、花、果、林、魚等做好經濟、文化、生態三篇文章。深挖古鎮、古村的歷史、文化元素,放大人文影響和生態效應,做出特色產品,展示江南水鄉的農家風情,帶動鄉村經濟、文化、旅游、生態事業的全面發展,到2020年,力爭打造出20個左右生態文明建設示范村鎮。
編輯:李姝樂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