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2-09 15:37
來源:中國水網
開展綠色清潔生產行動。啟動10000家企業清潔生產審核行動。創新清潔生產推進模式,實現全省自愿性和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工作統一管理,實施差別化清潔生產審核制度,建立健全差異化獎懲機制。全面推進重金屬污染防治重點防控行業、產能過剩行業,以及重點行業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加大淡水河、石馬河、廣佛跨界河、茅洲河、練江及小東江等重點流域工業企業清潔生產工作力度,流域內污染企業全面實施清潔生產審核。推進省級以上開發區、產業轉移園、以及電鍍、印染、化工、制革、造紙和電子拆解等專業園區或基地清潔生產,到2020年,園區內企業清潔生產審核率超過80%。建立對已實施清潔生產審核企業的長效管理機制?!笆濉睍r期,全省開展清潔生產審核企業超過10000家次。
推廣“互聯網+回收”新模式。加快互聯網與資源循環利用融合發展,支持再生資源企業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優化逆向物流網點布局,建立線上線下融合的回收網絡,各地級以上市逐步建設廢棄物在線回收、交易平臺。鼓勵相關行業協會、企業逐步構建行業性、區域性、全國性的產業廢棄物和再生資源在線交易系統。支持汽車維修、汽車保險、舊件回收、再制造、報廢拆解等汽車產品全生命周期信息的互通共享。
專欄6 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工程
1.“百園”循環化改造工程。重點圍繞園區公共服務類項目、產業鏈關鍵補鏈項目推進工業園區實施循環化改造,探索園區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推動園區循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開展園區循環化改造專家掛點指導,為試點園區開展循環化改造工作提供技術支撐。到2020年,推動100個工業園區實施循環化改造。
2.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基地建設。建設城市低值廢棄物協同處理基地,對餐廚廢棄物、建筑垃圾、城市污泥、園林廢棄物、廢舊紡織品等進行集中資源化回收和規范化處理,推動典型廢棄物的集中規?;幚砗屠谩0l揮各類固體廢棄物處理設施協同效應,加強廢棄物資源化處理與垃圾焚燒、填埋設施的協同共享,加強能源、水資源和固廢處理設施的一體化建設。
3.再制造基地建設。推進汽車零部件、辦公設備、機電產品再制造企業開展再制造試點建設,選擇產業基礎好的地區開展再制造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并爭取中央財政支持。
4.園區系統能源改造。加快推進具有穩定用電負荷、連片屋頂資源的產業轉移工業園分布式光伏發電規?;瘧?。積極推進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替代燃煤小鍋爐,對具備供熱改造條件且運行未滿15年的在役純凝氣發電機組實施供熱改造;加大現有熱電聯產機組挖潛能力,鼓勵具備條件的機組改造為背壓式熱電聯產機組;淘汰管網覆蓋范圍內的燃煤小鍋爐和小熱電聯產機組。到2017年,全省具有一定規模用熱需求的工業園區和珠三角產業集聚區實現集中供熱,集中供熱范圍內的分散供熱鍋爐全部淘汰或者部分改造為應急調峰備用熱源,不再新建分散供熱鍋爐,力爭全省集中供熱量占供熱總規模達到70%以上。到2020年,全省建成較為完善的園區集中供熱基礎設施。
第三節 全面深化工業企業節能
優化產業結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導向,優化產業結構。加強節能評估審查和后評價,進一步提高能耗、環保等準入門檻,嚴格控制高耗能行業產能擴張。綜合運用工藝技術、能耗、環保、質量、安全等標準,結合法律法規、經濟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以標準體系應用為重點推進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進一步完善差別化價格政策,落實差別電價、階梯電價和懲罰性電價,運用經濟手段提高落后產能企業使用生產成本,形成落后產能市場淘汰格局。加快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在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深入實施去產能行動。加快發展能耗低、污染少的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大力調整產品結構,積極開發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產品。
提升主要耗能行業能效水平。全面推動傳統行業節能技術改造,深入推進重點行業能效提升,加快應用先進節能低碳技術裝備。實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高耗能設備系統節能改造、燃煤電廠節能改造,持續開展電機能效提升及注塑機節能改造,力爭在用工業鍋爐(窯爐)、電機(水泵、風機、空壓機)系統、注塑機、配電變壓器等通用設備運行能效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標準。在鍋爐窯爐、電機及拖動設備、余熱余壓利用、高效儲能、智能控制、智能電網、節能監測等領域加大研發和示范力度。深入推進流程工業系統節能改造,重點推廣原料優化、能源梯級利用、可循環、流程再造等系統優化工藝技術,普及中低品位余熱余壓發電、制冷、供熱及循環利用。持續發布節能技術裝備推薦目錄,推動鍋爐、電機、變壓器等通用設備能效提升。到2020年,電力、原油加工、乙烯、鋼鐵、鉛冶煉、鋁加工、水泥、平板玻璃和造紙等行業單位產品綜合能耗分別在2015年基礎上下降3%、4%、4%、5%、10%、11%、3%、8%和5%。
專欄7 主要耗能行業節能工作任務
1.電力。加快推進核電、天然氣發電、風電和太陽能光伏發電等清潔電源建設,加強配電網建設與改造,提高電網對各種電力的接納能力,提高電網的整體利用效率。到2020年,全省核電裝機、氣電、風電、光伏等清潔電源裝機達到5200萬千瓦,全省500千伏輸電線路長度約1.2萬公里,變電容量達到1.6億千伏安;220千伏線路長度3.3萬公里,變電容量達到2.4億千伏安。
2.石油化工。實施余熱余壓利用、節約和替代石油、能量系統優化等技術改造,實現能源利用高效化。
3.鋼鐵。大力推廣SCOPE21煉焦技術、非高爐冶煉技術、薄帶連鑄技術、精煉干式真空泵脫氣技術,推廣焦爐處理廢塑料技術、高爐噴吹焦爐煤氣技術、煉鋼熔渣粒化新技術、不銹鋼渣干法處理技術等資源回收利用技術等。到2020年,爭取鋼鐵行業終端用煤占全省終端用煤控制在15%左右。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