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2-07 11:29
來源:中國固廢網
(八)更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改善生態環境。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堅決抓好中央環保督察整改工作,扎實開展“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以最有力的行動和舉措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嚴格落實煤炭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機制,實施能源綠色化改造,大力推廣電能替代,提高清潔能源消費比重,開展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行動,減少燃煤機組排放。深入開展化工企業專項整治行動,通過關停一批、轉移一批、升級一批、重組一批,堅決淘汰落后化工產能。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全面加強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深入開展機動車船污染治理,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著力控制揚塵污染。深入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水資源總量、強度“雙控”行動,全面推行河長制,加強長江、淮河流域和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推進新時期太湖治理,抓緊實施重點斷面水質和水功能區達標整治。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開展重金屬重點防控區專項整治。積極發展農牧結合、種養結合生態循環模式,加強畜禽污染治理,嚴格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零增長行動。嚴格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統籌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全力推進長江生態廊道建設,高起點規劃建設江淮生態大走廊,加快打造太湖生態保護圏和蘇中蘇北地區生態保護網,設立一批“生態保護引領區”和“生態保護特區”。啟動實施重要交通干線沿線環境綜合整治。嚴格控制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積極盤活閑置用地,切實提高節地水平和產出效益。深入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綜合改革試點,實施與污染物排放總量直接掛鉤的財政政策,進一步完善水環境資源“雙向補償”制度,全面推行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年度評價,實行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省級環保督察機制,加快實施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改革。加大對環境違法行為查處力度,有效落實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
(九)推動文化繁榮發展,豐富人民文化生活。加大對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投入,加強文化遺產和檔案記憶的保護、傳承和利用。實施文脈整理與研究工程,做好地方志和年鑒的編修工作。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培育骨干文化企業和文化品牌,推動文化與科技、金融、旅游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擴大和引導文化消費。加強文化市場監管,深化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廣泛開展全民閱讀,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加快“書香江蘇”品牌建設,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大力推廣全民健身,制定出臺公共體育服務指標體系,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協調發展,做好十三屆全運會備戰參賽工作。
(十)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進一步健全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優化城鄉社區布局,實行“組團式”服務管理,推進網格化管理全覆蓋。完善社會組織扶持保障政策,健全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常態機制。全面完成村(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健全社會和公眾參與機制,推動社會共治。全面實施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嚴格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依法化解信訪突出問題。進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深入推進法治江蘇建設,加強全民法治教育,依法打擊違法犯罪。深入推進平安江蘇建設,加快構建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全面落實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務管理措施。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制度,切實保障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強化災害監測預警和風險防控,完善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扎實推進誠信江蘇和新一輪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促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深化國防動員和雙擁共建,進一步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今年我們將加大投入力度,繼續辦好民生十項實事。一是就業創業方面,新增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36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5萬人,扶持大學生創業2萬人,開發提供2萬個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崗位。扶持農民創業3萬人,組織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12萬人。退役士兵參加免費教育培訓率達到80%以上,培訓合格后就業率不低于95%。新增殘疾人實名制就業1萬人、輔助性就業1萬人。二是教育惠民方面,新建改擴建幼兒園300所,省級免費培訓農村教師6萬名,全面落實各學段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教育資助政策。三是民生托底保障方面,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125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最低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470元。7月份起農村低保最低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400元。四是人居環境改善方面,實施100條以上城市黑臭河道整治,改造易淹易澇片區100個以上。基本實現建制鎮垃圾中轉站、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集點全覆蓋,鎮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運率達到85%以上。推進30個縣(市、區)省級村莊生活污水治理試點建設。疏浚整治農村河道土方2.5億立方米。新建農村小型橋梁6000座,更新改造農村供水管網4.5萬千米。改造提升和新建300個社區綜合服務中心。五是關愛婦女兒童方面,建成省級巾幗示范合作組織100個,帶動1萬名農村婦女就業增收。為24.22萬名農村留守兒童提供關愛保護服務。在全省90%以上的設區市和60%以上的縣(市、區)建成孕產婦和新生兒危急救治中心。六是健康與養老服務方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標準提高到人均不低于60元。新增公益性應急救護培訓100萬人。新建100個街道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2000個社區老年人助餐點、500個鄉鎮街道“殘疾人之家”。對重點醫療救助對象,在基本醫保政策范圍內個人自付費用按70%以上的比例給予救助。七是住房保障方面,新開工棚戶區改造25.8萬套,基本建成18萬套。6月底前全面完成鹽城“6?23”特大龍卷風冰雹災害集中安置點建設。八是便民出行方面,新改建農村公路3500公里,新辟、優化城市公交線路100條以上,新購節能環保公交車1000輛以上。新增50個鄉鎮開通鎮村公交,“交通一卡通”縣(市、區)覆蓋率達到100%。九是公共文化和體育方面,新建4000個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新建健身步道500公里以上。城市(縣城)公園免費開放率達到90%以上。十是脫貧奔小康方面,確保全省60萬以上的建檔立卡農村低收入人口人均收入提高到6000元,200個以上的省定經濟薄弱村集體年收入達到18萬元。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